苏祖斐,1898年10月23日生于上海。曾祖父从福建汀州迁沪,三代经商。外祖父是福建同安人,亦经商。她出生之年正值戊戌变法。她父母接受新思想,向往改革,热心教育。她父亲敬仰俄国女革命家索菲亚,索菲亚一译“苏斐亚”,她在排行中值“祖”字辈,她父亲就给她取名祖斐。
1927年她虚报年龄为24岁(规定的最高报名年龄限制),在上海考场参加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被录取。1928年获沪江大学理学士学位。1930年发表第一篇医学论文:《白喉毒素,抗毒素与类毒素的比较》。儿科学由祝慎之主讲,她听讲后对课程极感兴趣,决心从事儿科专业。1934年她从协和医学院毕业,留协和医院担
她在传染科工作时,曾遇一位54岁的女性白喉患者在开业医处未得及时诊治,终因喉头堵塞,未及气管切开,窒息而死,深感预防和早期诊治的必要性,便写了一篇短文《白喉可以预防吗?》,投到《世界日报》的一个副刊——“丙寅医刊”,被刊用;这件事使她深切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1934年应聘到湖南长沙湘雅医学院工作。1937年后一直在上海任职。1950年中华医学会总会迁京,她被选为上海分会会长,并主持成立多个分科学会的上海分会。总会在沪留下大批图书,在苏祖斐努力之下,这些图书归属上海分会图书馆,图书馆公开对全市、全国医务工作者开放。现在上海分会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在全国医学图书馆中仅次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当时上海各医疗机构对传染性肝炎的检验方法不统一,上海分会组织专家讨论编写《肝炎防治手册》,由姚光弼执笔,苏祖斐作序。1954~1985年她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1985年后任名誉顾问。
1936年冬,流行性脑膜炎在长沙流行,患者中儿童占了多数。那时还没有抗生素,治疗主要依靠抗血清。医院为此开设儿科第二病区,苏祖斐主持两个病区的工作,带领几位医师日夜辛劳,数月后疫情才被扑灭。她将治疗过程写成总结报告,发表于1936年的一期Chinese Me出cal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她又创办儿童保健会,先后入会儿童计100多人,每人每年交纳一元会费,便可以就诊12次,每次都测量身高、体重;医院并对入会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宣传。她将这些生长发育测量数据统计整理,写成医学论文《湖南儿童生长发育》,发表于1940年的一期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上。该文的数据后来为美国儿科专家A.Albanese引用于Protein and Amino Acid Nutrition(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一书中。她在湘雅医院时工作极为繁忙,除门诊、病房工作外,还要给医学院和护校的学生上课,星期天又进行湖南橘柚维生素C的研究。
1953年上海儿童医院申请由政府接办,与上海市儿童保健院合并,迁往康定路新址,成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学生的实习基地——上海市儿童医院。苏祖斐任副院长兼医务主任。她又曾任上海市第六、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顾问和上海市儿科总顾问。50年代初上海儿科医师奇缺,卫生局委托上海市儿童医院将60名条件合适的护士长培训为儿科医师,富文寿与苏祖斐负责教学。她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一直负担教学任务。1940~1953年任上海同德医学院兼职儿科教授,以后又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副主任、教授。197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营养研究室成立后,她已年过八旬,仍亲自带研究生2名。
50年代,中国南方血吸虫病严重流行,患者中儿童占1/3。1954~1955年苏祖斐带领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同学到沪、浙乡间从事血吸虫病的防治,证实酒石酸锑钾20天长程疗法最有效,南瓜子糖浆疗效不佳。也曾试用锑58肌肉注射,证明其疗效并不明显。她与同事根据400多个病例写成论文《儿童时期血吸虫病》,详细分析了儿童血吸虫病的分型和转归。后来她被推举为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1985年上海市宣布消灭血吸虫病,她被记大功一次。
1957~1958年麻疹在全中国流行,上海在儿童医院开设了80张麻疹病床。因为麻疹病例以前一向不收住院,所以,许多儿科医师也不曾观察过麻疹发病的全过程。苏祖斐认为麻疹不能透发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不良,便大胆地给这样的患儿使用毒毛旋花素K,用药后皮疹透发,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肺炎等并发症不再发生。这个经验在上海、浙江推广,收到很好的效果。1959年她在全国急性传染病会议上宣读论文《麻疹的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号召西医在职或离职学习中医。1958年苏祖斐参加学习班学习中医
1963年苏祖斐与复旦大学遗传学家谈家桢合作分析一例先天愚型患儿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这种研究在中国是首例。
她为儿科事业辛勤工作60多年,1985年6月,与王淑贞、陈伯吹、袁瑢等同获首届樟树奖。在她九秩初度之际,上海市卫生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儿童医院为她祝寿。中国福利会为樟树奖获奖者录像留念,为她所摄的两部录像片分别名为《开迟愈见凌霜操》和《九旬祝寿》。1992年她第14次迁居,新居取名“傲霜小憩”。1998年,上海医界举办活动庆贺她百岁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