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文发表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主要包括序论、本职称论文发表、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序论要对论题的主旨、写作的动机和理由、研究的方法以及职称论文发表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通常几百字即可。本论是全篇机械论文的核心,在篇幅上占得最多,写时必须慎重对待,这一部分,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结论,要把这部分写得简明扼要,既要考虑与序论部分相照应,还要考虑与本论部分相联系。结论应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讨论部分可以展开写,写前人的研究情况与自己的研究结果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倾向性意见。
怎样理解“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问题
这里还有一个过去曾经惯用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问题。“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直到今天,是否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在关于政治和艺术关系的问题,首先是否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这个论述,是否根据他这个论述来认识文艺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也还不是不成问题的。
首先,什么是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政治,怎么理解毛泽东心目中文艺应该为政治服务的原意?这就是一个问题。直到今天,都还不能说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包括文艺理论家在内,都是从毛泽东依据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所理解的政治来理解政治的。长久以来,不少人心目中的文艺为政治服务,就等于文艺为这样那样具体政治任务甚至是具体工作服务,以至使得文艺创作常常被推进到狭隘的胡同,作家艺术家失去了作为创作主体的主动性,失去了文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巨大的动员和改造的作用,失去了真正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
毛泽东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过,文艺服务于政治就等于服务于这个那个具体的政治任务,具体的革命工作的呢?例如计划生育,也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的思想宣传工作,包括文艺工作,加以配合,也是需要,不应该轻视这类需要。但不能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是为这项那项具体的政治任务和具体革命工作服务。在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列宁首先提出的,依据这个提法,文艺为政治服务,也就是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的根本需要,这样说来,文艺为政治服务,不正是为历史发展的需要服务,为广大人民的根本需要服务么?这和后来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什么原则的分歧呢?
自然,文艺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为历史发展的需要,为人民的根本需要服务,还需要具体化,但这种具体化,也是应该如毛泽东在《讲话》里说的,“革命文艺是服从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例如,党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以及反对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任务,只要符合这个基本任务的文艺创作,都是属于为政治服务的。自然,在长期的民主革命的过程中,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革命对象和革命的动力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反帝国主义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日本帝国主义,革命的动力比土地革命时期广泛,但从根本上看,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个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不会变化的。无论毛泽东说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从于政治”,或者“文艺为政治服务”都只能而且应该按毛泽东这样的解释才是合理的、正确的,无论从“左”的方面还是从右的方面或引申或反对都是不合理的、错误的。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特别是对政治和文学关系的问题,需要再学习再认识,需要有全面的准确的理解。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