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设为首页
论文邦,感恩回馈新老客户,发表论文即赠优惠劵(四种优惠券不能重复使用),每月前50名发表论文客户还可享受更大优惠,老顾客重复发表优惠更多哦! 欢迎踊跃投稿!即日起,关注论文邦公众微信平台更多优惠券等你来拿!
论文邦 >> 论文发表新闻 >> 诗刊社举办的“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侧记


诗刊社举办的“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侧记

日期:2010年06月19日   来源:原创   热度:
诗刊社举办的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侧记王燕生 七月二十日到八月二十一日,诗刊社在北京举办了一期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 这是一次青春的聚会,诗的聚会。来自各地的十七位作者,大都是近两年加入诗歌队伍的新兵。他们就象十七条欢快的小溪突然汇流到了一起:友谊与诗情在..
 

如何职称论文发表?如何做到论文发表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如何选择中国职称论文发表网代发论文?
——诗刊社举办的“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侧记
王燕生
    七月二十日到八月二十一日,诗刊社在北京举办了一期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
    这是一次青春的聚会,诗的聚会。来自各地的十七位作者,大都是近两年加入诗歌队伍的新兵。他们就象十七条欢快的小溪突然汇流到了一起:友谊与诗情在一起澎湃,青春与理想在一起闪光。几乎不需介绍,一见如故,喊着叫着,热烈地攀谈起来。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见面,但早从同代人的作品中找到了知己,共同的志趣已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还扳着指头。点着名叨念那些没能参加这次聚会的写出不少好诗的青年朋友,希望他们今后也能得到同样的切磋琢磨的机会。
    这次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是在中国的诗歌穿越过一条狭长的胡同,走到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上来的时候举行的。老一辈诗人在辛勤地耕耘,年轻的诗作者在奋力开拓,新时期的诗歌正欣欣向荣,展现了一派光明的前景。
    十七个不同的容貌叠印在一起了,十七种不同的语调振动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由六名工人,一名社员、三名干部、七名大学生组成的小小的队伍推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上,那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创新和探索道路上前进的一代朝气蓬勃的新诗人的缩影。然而,分开来看,则各各具有鲜明的区别于他人的艺术个性。来自河北唐山市的六级铸造工张学梦是这次创作学习会的老大哥。自从去年五月,他以处女作《现代化和我们自己》引起注目以来, 已写出了象《休息吧,形而上学》《致经济学家》《致讽刺诗人》等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他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但他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以此作为他诗的主旋律。他敢于直视社会和人生,紧紧扣住我们时代的脉搏,敏锐地抓住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事物,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较独特的构思歌颂光明、科学和进步,批判黑暗、愚昧和僵化。与张学梦相近的,还有新疆的杨牧和三位大学生,武汉的高伐林,北京的叶延滨,吉林的徐敬亚。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角度和方法各异,但他们要求自己与人民的心灵相通,他们都重视诗的社会功能,坚持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北京工人江河认为诗人要和人民走在一起,诗人应当有历史感,他以深沉凝重的诗作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主张。福建厦门市女工舒婷,北京的顾城,他们的诗已引起文艺界的重视,一些报刊和会议已就他们的创作实践展开了讨论。这两位青年的经历和气质是不同的,但有一点一致;当他们刚刚学着观察人生的时候,便遇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风暴。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美好憧憬和梦幻被击碎了,破灭了。当他们找到诗这种形式来表现这场风暴和风暴平息后的情景时,便更多地希望寻回失去的天真、友谊、信任和温暖。安徽合肥市工人梁小斌也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仇视和践踏中长大的。所以,他希望他的诗能“改善人性,向人们心灵进军”。在艺术上,他们更多地主张表现自我,他们程度不同地蔑视传统手法,强调的不是继承,而是“创新”。这三位年轻人就是带着这样的人生见解和艺术见解开始迈上创作道路的。再过若干年,也许他们会清楚地感到,真善美只能在生活中寻求和创造,人性、友谊、信任等等也绝不会是一些不附着于具体事物的抽象概念。生活已教会他们许多,还会教会他们许多。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新人中有三位主要是写农村题材的作者。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创作的领域是多么广阔,而在写相同的题材时,又可以多么不同地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辽宁省的才树莲来自农村,今年二十岁。近两年前她开始学诗的时候,正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在祖国遍地吹拂,坚冰正在消融。农村处在新旧交替的变革之中。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强烈地感到了新出现的阳光和残留的暗影。“我是农民的女儿,和爹妈一块种庄稼。写诗,我不能全部歌颂,我要说真话。”就这样,她唱出了《我说真话》《山乡风情》这样洋溢着乡土气息、时代气息的八亿农民的心声。吉林的女大学生王小妮两次到过农村,一次随父母下放,一次插队劳动,先后度过了七个难忘的冬春。她慢慢认识了农村,爱上了农村。她的诗,有对山乡的赞美,有对劳动的歌颂,同时,也有对城乡差别,知识分子和农民间存在的距离的揭示和思考。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安徽省作者陈所巨,一两年来,发表了近百首诗。他是农村哺养成长的大学毕业生。他的诗,清新细腻,《早晨,亮晶晶》便是他的代表作。他希望能表现出长期动乱以后的农村的宁静,反映农民的心灵美和自然美。浙江大学生孙武军诗中的激情与沉思,湖南理科大学生徐晓鹤多种题材和形式的探索,北京女工常荣着眼于时代而从细微处入手的表现方法,也都给人留下了印象。
    同志们说,我们处在一个在思想上表现为思索.在行动上表现为变革的伟大时代。时代在前进,年轻的诗作者也要前进。诗刊社把他们请来,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交流经验,研究诗艺,听取前辈诗人辅导,加深对时代和对自己的认识的机会。
    诗刊社请未了那么多的老师:老诗人艾青、臧克家、田间、贺敬之、张志民、李瑛和画家兼诗人的黄永玉都先后来看望大家,讲课、座谈。前辈们把几十年的宝贵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新一代。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书记处书记刘宾雁给大家做了报告。评论家顾骧介绍了当前文艺理论批评方面的动态。翻译家袁可嘉,高莽以大量的资料介绍了当代的外国诗歌。诗人蔡其矫为大家透彻地分析了一批外国著名诗人的代表作。
    明明还是炎热的夏天,十七位青年诗作者都感到进入了收获季节。收获,收获!那么多沉甸甸的收成装满了他们心中的仓库:多少热烈的希望,多少精辟的见解。多少甘苦的结晶!青年们想了很多:冯牧同志为什么鼓励我们要立志做大诗人?是我们具备当大诗人的条件吗?不!只有和人民息息相通,才能热情地、准确地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也才能成为大诗人。我们也许不能成为大诗人,但毕生要朝这个方面努力。贺敬之同志说得多么好啊,他肯定诗和诗人不能没有个性,诗不能说别人的活,没有个性,没有特点,就没有艺术,没有诗。他又说。诗看来是写主观的感受,但归根结底是客观通过主观的反映;如何反映客观世界,是区别大小诗人的界线。所以,一定要解决好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要代表时代的先进力量、先进思想,来反映我们的时代。他提出“多写诗,多写好诗,多写人民需要的好诗”的要求,不正是对所有青年诗人的殷切期望吗?艾青同志关于突破,关于欧化与民族化,关于时代特点的论述,还有张志民、黄永玉同志关于学习上不要“忌口”。不要“吃偏食”的告诫,说得是何等重要又多么亲切啊!感谢你们,老师们,在今后很长的攀登途中,你们永远会给我们力量,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生动的讲课,使过去比较明确的东西,变得坚定了;过去仅仅感觉到的东西,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些不大理解的,留待今后去消化。不要认为年轻人都是毕恭毕敬的,他们对于老师有时也是爱挑剔的。这是他们的优点还是弱点呢?实践将作出回答。
    会议室、宿舍、深夜的庭院、公园的花间,都听得到这十七位满怀强烈的求知愿望的年轻人的热烈讨论。既然是以诗会友,还有什么不能尽情地披露呢?哪怕自己的认识偏狭、浅薄,谈出来不是可以得到校正和充实吗?他们从个人经历、创作道路谈到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于祖国的苦难,他们的身心是留下过创伤的。痛定思痛,他们更加发愤,谁也不愿玷污“觉醒与思考的一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为青年命名的称号。大家都是写诗的,写好诗,不能不摆正自己的诗在人民中的位置,不能不批准诗在时代中的位置。如果我们的诗不在人民中,不在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还要写诗干什么呢?他们较广泛地谈到了诗与政治,诗与人民,诗与生活,谈到了诗的时代精神,诗的社会功能,诗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以及诗中的自我等这一类重要的问题。交谈和讨论是自由的。路过北京的诗人流沙河参加了他们的讨论,说,这种畅所欲言的气氛,在他年轻的时候是完全不可能的,那时,发言不是引经据典,便是互扣帽子。现在这种权利来之不易。他的话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两个时代的不同,使青年们庆幸自己能生活在今天的环境之中。各种意见就这样汇聚着,交流着。每个人都在认真寻找共同点,采集不同点,吸取别人一切有益的见解。当然,遇到分歧的时候,谁也不甘沉默,连珠炮式地把自己的意见发出去,使讨论更加活跃。比较单纯的才树莲,第一次从大哥哥大姐姐那里听到这么多关于写诗的问题。她思想的潭水翻涌了,意识到这次学习机会的难得,她感到迫切需要学习,需要扩大知识面。但更可贵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的基点。她说:别人的长处一定要认真吸取,但别人永远也不能代替自己。她决心在扩大题材和探索多种表现形式的同时,保持自己写诗的特点。是的,为了发展诗歌创作,必须对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取得相同或相近的认识,但决不是以此来磨平自己。诗刊社的领导一再鼓励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精神,一再希望他们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十七位同志进入了紧张的创作、修改作品的阶段。严辰、柯岩等同志具体分工一个个对他们进行辅导。那段日子里,逼人的暑气在洋溢的诗情面前消退了。夜半的灯光还照着铺展开的稿纸。“渤海二号”翻沉事故的揭露,激起了青年诗人们的义愤。高伐林写出了《长眠在海底的人的起诉》,文笔婉约的舒婷也强压住怒火,很快完成了《暴风过去之后》这样忧愤兼至的篇章。初到北京的同志,对于首都的一景一物都有兴趣。长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杨牧,久久地在天安门前徘徊,思绪万端,终于写出了抒情诗《天安门,我该怎样爱你!》。而张学梦站在剥蚀的古老的宫墙下,从心头喊出:“我的头颅,我的喉结高过这宫墙的牙齿,也高过琉璃瓦殿堂的屋脊。”
    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弦绷得太紧了吧。还是松弛一下,让长期居住各地的青年们领略一下北京附近的自然风光。诗刊社组织他们游览了十三陵和颐和园,最后五天,索性把队伍拉到北戴河海滨。大海,不平静的大海,不正象这些年轻人的心吗?他们在海滩上继续寻觅着诗,而在波涛中游泳归来,又与河北省诗歌作者进行座谈、交流,或聚集在一起,认真总结这次聚会的收获。无数贝壳装满了每个人的小袋子,思想上的收获却不是一时能够清点清楚的。
他们不同意那种把诗的现状描绘成一片冷落,萧条的论调。近两年的诗歌,无论在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艺术质量上,都是扎扎实实地前进了。许多有作为的诗人更加发扬了现实主义创作的传统。当然,人民群众还不满足,一些假大空的流毒还未从诗中清除干净,一些陈旧的构思和表现方法有时还被沿袭,一些新开拓的领域和新的手法还有待于读者去熟悉。如果说诗坛目前有些动荡,那只是婴儿躁动于母腹,是新诗繁荣的先兆。青年们听到了时代的重量。江河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说,生活还需要奋斗,写诗也需要奋斗,因此,一个诗人应该首先是战士。徐敬亚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惰性,必须要有强大的刺激性的作品,使整个民族精神振奋起来。张学梦说,他带来的“篮子”装满了,回去还得挑拣;但有两个最主要的收获,一是坚定不很多地走现实主义道路,二是感到了自己手法的抽笨贫乏,再不能写艺术上粗糙的诗了。年轻人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是一个新的飞跃的开端。这一点,是可以深信不疑的。
临别的日子快要到了。还有多少思想要交流,还有多少问题要求教,还有多少体会要汇报啊。在作品中相识,就还是通过作品加深一代人的友谊吧。一个小小的朗诵会开始了,每一个同志都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青春的声音,诗歌的声音,融汇、交响在一起。
八月二十一日上午,乎报报刊、广播、出版界负责诗歌的有关同志应诗刊社之邀,与青年诗人作者见面来了。他们为新人的成长感到高兴,认为诗刊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许多报刊和出版社的同志表示要为扶植新人、推介新人创造更多的条件。
让我们为遍布各地的新一代诗人的成长祝福!我们期待诗歌的百花盛开在我们古老而年轻的诗国!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

上一篇:民族化、大众化的探索是我们所提倡的
下一篇:以前读评论总有个感觉:褒贬都难以打动人心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龙源网

 论文邦-值得您信赖的代发论文公司,论文发表网代理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经济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等

 论文发表服务!

 住建政研(北京)建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07007717号

 © 2009 lunwen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