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成绩评估标准
(一)优秀(90-100分) 1、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密切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见,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4、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80-89分) 1.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较好地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发表论文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数据基本可靠,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 4.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如何估计五四以来的新诗
周扬在《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中说:“‘五四’以来的新诗打碎了旧诗格律的镣铐,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产生了不少优秀的革命诗人,郭沫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新诗有很大成绩,为了同群众接近,革命诗人作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新诗也有很大缺点,最根本的缺点就是还没有和劳动群众很好地结合。”郭小川、贺敬之、臧克家、沙鸥等同志都表示了这样的意见。
但也存在着与这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是箭统肯定五四以来新诗的主流,如雁翼;一种是一笔抹煞五四以来新诗成绩的,如欧外羁等。雁翼在《星星》关于“诗歌下放”问题的讨论中说:“‘诗歌下放’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更具体的发展过去诗歌的主流。”他也谈到了新诗有某些脱离群众倾向。但很多人认为他主要还是在笼统地肯定五四以来的新诗。很多人认为“诗歌下放”口号的提出“是为了克服新诗的缺点。雁翼同志这种说法很容易使诗作者满足以往成就,而忽视了必须克服缺点。”
欧外鸥在《也谈诗风问题》(《诗刊》58年10月号)中说:“‘五四’以来的新诗革命,就是愈革愈没有民族风格,越写就越加脱离(不仅是脱离而且是远离)群众。”李树尔在《欧外鸥错了》(《诗刊》58年12月号)中,认为这是歪曲历史真实的描绘,指出在两种诗风的斗争中,以郭沫若等为代表的革命诗人的新诗革命“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越革越强的。”他认为“欧外鸥对‘五四’以来新诗的评价是采取了虚无主义观点。”
传东华在《谈谈民歌的过去和未来》(《文汇报》59年1月7日)中也说:“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将来的诗歌要去吸收外国的东西,也是向外国直接吸收,断然不会去继承‘五四’以来四十年的新诗传统。”沙鸥指出:“对五四以来的新诗采取虚无主义的立场,不可能把诗歌的发展引向正确的、健康的路上去。”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