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南交通大学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该校副校长黄庆的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成立,且性质较为严重,决定取消黄庆的博士学位,撤销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并将处理结果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7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之内,无论普通助教,还是教授博导,只要是涉及了发表论文造假、不管是职称论文发表造假,还是在学校的毕业论文发表造假。触犯了学术规范,就以相应的学术规制论处。既不必因某某人身为大学行政官员,而罪加几等;也不能因其身份,而罪减几分。
中国大学当下的行政与学术不分,广被诟病。此局面的形成,既是历史积淀而来,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尚在路上的必然,也是近年来高校建设“车速”过快而带来的阶段震荡,是大学浮躁的成因,也是结果。若想改变这一局面,从时间上看,恐非短时之功;从路径上看,也不像某些人提议的那样,只需将校内的行政管理者与治学从教者简单分开即可。
时下,行政管理者在学术上的发言权,不仅没有回避和放弃,反而得以加大。这就将高校学术管理机制的建设,闷死在了井盖之下,无法正常生长。对职称论文发表造假、毕业论文发表造假等学术不端的监督和评判,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学术标准,而异化为行政标准。此背景下,一旦行政者自身的学术行为出了问题,更容易诱发左手处理右手的尴尬局面。
高校改革,并不是要消灭行政、只尊学术,而是逐步走向“小行政、大学术”。校长为教授和学生服务,学术标准与学术道德得到由衷的尊敬和制度化的维护。一校之内,无论长幼尊卑,大家只对大师鞠躬,对学术鞠躬,而不是向权力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