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毕业论文发表,教师论文发表… …
在今天的中国没有“抄袭门”的大学根本就不像是大学——这些愤激的话语表达出民意对学术腐败的痛恨与无奈。
但是,虽然“抄袭门”遍地都有,其中有些事件的性质之严重、影响之恶劣,从中折射出问题的复杂性与危害性,以及当事件曝光后事态的发展等等,还是很值得深入研究。
权力的淫威在近日各种“抄袭门”案件中昭然若揭,官官相护的口径背后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早已超出了校园。完全可以说,在很多很多地方,权力与学术腐败的关系早已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步,权贵与学贵其实就是拴在一根线上的蚂蚱。
对于我们的监督机制来说,如果不从权力的源头上认识和治理学术腐败的问题,肯定是积弊难除。是否想真心实意地调查和治理权力与学术腐败的关系问题,有很多简易的、很有效的试金石。
比如说,是否敢于把历年来我们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所有官员的学位论文及平时的课程论文、上课记录以及导师名字、论文评语等等都公之于众呢?
所以说,这首先是抄袭者个人的道德责任问题,不能把责任都归咎到论文制度上。
再深说一点,论文抄袭仅仅是学术腐败中的一种表现,既不是它的全部更不是它的核心。但是,为什么论文抄袭最能引起舆论的关注、民意的愤怒呢?无非因为论文抄袭相对来说是学术腐败中的一颗较容易看到、较容易拿捏的柿子。其他如权贵与学贵勾结,以学科建设的名义牟取巨额的经济利益;或通过掌握各种学术资源而曲学阿世,跻身仕途;又或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研究课题”之名捞取实利……所有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在电脑上可以检索出来的,而且对这些问题的曝光也要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