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是很多科技名词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人名在英文的论文、专著中有多种译法的现象,有些欠规范。中国人姓名按现在出现的译法,有10种书写形式(至于名在前或在后的形式又有好几种,这里略而不介绍):1)Liang Yuezhu;2)LIANG Yue-Zhu;3)Liang Yue-zhu;4)uANG Yuezhu;5)Liang Yue-Zhu;6)LIANG Yue Zhu;7)LIANGYUE-ZHU;8)LIANG YUEZHU;9)LIANG YUE ZHU;10)LIANGYue-zhu。其中只有一种形式是规范的。那么,中国人名“姓”和“名”怎样英译书写比较合适?译法有什么趋势?
拼音规则规定:汉语姓名姓和名分写,姓名的首字母都大写。由此,判断只有形式1是正确的。为什么?
让我们先看看英语国家人名的表达。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牛白取名+姓,如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Bill 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
中国的人名显然和英语国家人名的内在构成有差别,如没有在很多场合可以保留“教名”、“姓”,而取消“自取名”的情况。中国的人名中的“姓”是很早就有的,而不像英语国家人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鉴于以上中国的人史和英语国家人名的内在构成、历史有差别,结合“名从主人”的公认原则,中国的人名英译应用有另于英语国家人名“姓”和“自取名”的“名前姓后”的称谓顺序。人名翻译要按照“名从主人”的公认原则。“名从主人”是指人名地名应该人该地所属的国家(民族)的讲法来译,例如Lu Xun(鲁迅)。没有人将“鲁迅”Xun Lu。张仲景、李时珍也是翻译并写为Zhang Zhongjing和Li Shizhen的。说到按照英语国家人名在前,姓在后的原则来翻译的,似乎合乎一个原则,可以使英语国家人分辨出中国人的姓和名。其实,随着外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人的姓和名在实际读音时与在后。中国的人名、地名使用汉语拼音字母译写。姓与名分开书写,不管姓与名是否是单字,首字母均大写,其后的字母小写。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假如姓与名是复字,两个字之间用连写连字符“-”的情况在减少。这一点雅典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梁月竹”一个人的姓名译为Ling Yuezhu较妥。中国人名的译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译法,这些都无可厚非。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和以后,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来翻译,将进一步规范,并逐渐补更多英语读者接受。第十节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应用当今的时代是计算机技术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完成着各个领域的大量工作。而在英汉语言翻译领域,苦苦学习了多年英语的相当多中国人不能阅读英语材料,不能把英语材料翻译成汉语,不能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同时,在英语教学领域,也没有向学生推广机器翻译研究的成果。英语学习者忘了学,学了忘,繁杂的英语语法结构和巨大的英语词汇量一直是人们掌握英语的主要障碍。计算机翻译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人们克服这些障碍,而且随着计算机的拥有量越来越大,硬件上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条件;机器翻译研究开发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的机器翻译系统研究,现在已经是让机器翻译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出来到用户中去的时候了。
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就像在两种语言之间建起一架桥梁。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以往的桥梁,要用计算机翻译的方式,在任何两种语言之间建一架能通过巨大车流量的桥梁。目前机器翻译这架桥梁比人们以往所用的知识建起的人工翻译的桥梁有许多优点,但到达彼岸也不是没有困难。机器翻译这架桥梁上重重长长的列车只有驾车高手才能沿着它顺利地通过。初建一架机器翻译桥梁的计算语言研究专家正在为着人们顺利地通过桥梁进行不懈的努力。他们的研究每进一步都充满了艰辛。我们不应该不停地抱怨这架初建的机器翻译的桥梁,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驾车高手,驾驶着我们的列车,克服新桥上的困难,到达彼岸。
怎样成为驾车高手呢?这就要充分利用我们在人工翻译这架桥梁上的经验,并深入了解机器翻译这架初建的桥梁的结构和行车困难。目前机器翻译研究、开发专家的注意力正在转向用户,但还没有像人工翻译技巧那样详细地讲述机器翻译使用技巧的书出现(本书作者在英汉互译教学之余,正在努力完成编著)。使用机器翻译辅助翻译者应该了解英汉机器翻译系统及使用,使用机器英汉互译的优势、机器翻译系统的应用范围、机器翻译系统和翻译者的关系,并了解多个常用翻译软件;了解如何选择机器翻译系统,机器翻译的流程和对使用者的要求;了解英汉/汉英机器翻译常见问题及译前译后编辑,以及机器翻译软件的综合使用和学习;还应该了解国外机器翻译系统的发展、中国机器翻译研究的发展;应该了解机器翻译系统的分类、原理;特别要了解机器翻译系统评价的实践。
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可使用全文翻译系统,也可以使用词典类翻译系统。词典类翻译系统对于不熟悉计算机辅助翻译用户还是易于学习的,并有相当的作用的,如仑金山词霸医学版》、《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可以屏幕取词、词典查询、添加并保存用户词典等。
医学英译时,利用人工翻译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知识,实现机器翻译辅助翻译是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的,也是.-I以提高翻译质量的。但机器翻译对普通用户是新鲜事物,对于这个新鲜事物不同的用户需求是不一样的.每个使用者可以逐步积累自己的具体机器翻译使用技巧,我们也将在相关专著中详细论述。第十一章投稿之前
医学论文撰写可以先打腹稿,在资料基本完善后动笔。撰写无须专科出身,在医学论文撰写方面卓有成就的作者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我们每个医学论文撰写者要相信自己。投稿成败是最终检验论文是否被社会承认的惟一标准。投稿虽然是最终的一个环节,投稿需要做的准备,一开始就在进行。不同的期刊对稿件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稿件又要投不同的期刊。怎样选择期刊?怎样满足某种期刊的稿件要求?这些都是必须在投稿前要深入做的工作。甚至我们的研究要在期刊的指引下进行,因为只有了解别人的研究情况,才能确定我们的研究的价值,从而调整我们研究的方向,有的放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不能只管自己的研究,而不顾期刊的需求。总之,投稿成功是作者最终的目的。第一节 对期刊的了解
医学论文投稿和其他科技论文投稿一样,分自由投稿和特约投稿,其中特约投稿的投稿人一般是在学科有较高学术地位者,而自由投稿人多是普通投稿人。自由投稿是作者根据期刊的栏目设置自行撰写论文后的投稿,特约投稿是特约投稿人根据期刊编辑部的特约要求撰写论文后的投稿。本书主要为自由投稿人而作,故以探讨自由投稿为内容。一、我国医学期刊的分类与投稿现状
根据《中国期刊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02年7月,我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约4,700种,其中医学期刊l,128种,占总数的24.0。%,这说明医学期刊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医学期刊大多是由专业学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编辑出版的,其学术水平与我国现阶段的医药研究、医疗技术及医疗卫生管理水平相一致。
1.我国医学期刊的分类
(1)中华系列 中华医学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享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学术团体。该会1915年1。月创刊的《中华医学杂志》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中华医学会不断开拓新的领域,现有系列期刊79种,占医学期刊总数的7.0%。中华系列期刊是我国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医学图书信息机构均将该系列杂志列入核心期刊。美国《医学索引》(IM)收录我国期刊48种,其中18种为中华系列期刊;SCK(光盘)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4种(中国科.学A、B、C、D、E已占了5种),其中1种为中华系列期刊;被引用总频次较高的20种科技期刊中,中华系列期刊有8种;医学各学科中,影响因子居前3位的期刊中大多有中华系列期刊,其中预防医学类3种,基础医学2种,综合类2种,临床医学类1种。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由于分册出版专业齐全、针对性强,颇受读者的欢迎。
(2)中国系列 中国系列期刊现有236种,占医学期刊总数的20.9%,多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始形成系列,多数由地方期刊改刊而成,由中国科协、全国性专业学会或卫生部主管和编辑出版,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该系列学科齐全,其中很多是前缘学科和边缘学科,专业性强,又有很强的实用性。知名度较高的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3)学报系列 162种,占14.4%,主要为高等医药院校和国家级专业学会出版,是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性期刊,在国内、外医学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是国家卫生部所属院校的学报和4所解放军医学院校的学报。
(4)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系列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系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目前有73种,占6.5%,主要报道中医中药的临床经验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其优秀代表为《中医杂志净、《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影响较大。
(5)实用系列 23种,占2.0%,主要以报道临床经验为主,特点为实用,读者对象主要是临床医生,深受基层医务人员的欢迎。
(6)临床系列 36种,占3.2%,主要是面对基层临床医务人员,报道临床新技术和新经验,是基层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 (7)现代系列 17种,占1.5%,以报道,临床新经验和新技术为主,一部分为边缘学科,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8)地方和军队医学期刊系列 345种,占30.6%,主要为各省、市、军队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医学教育、研究、医疗卫生单位、医学会等编辑出版的地区(部门)性医学期刊,地方特色浓厚,反映了某一地区的医学科学成果、水平和发展动态,是我国医学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有《中级医刊》、《新医学》、《上海医学》等。
(9)《国外医学》及《国外药学》系列 57种,占5.1%,以报道国外医药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为主,具有栏目新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时差短等显著特点,是我国读者利用国外医学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10)《中国医学文摘》系列 18种,占1.6%,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系将大陆主要医学期刊的论文按统一格式写成文摘,分学科出版。由于其具有快、全、简、便、实用等特点,在网络不发达、数据库不健全的年代,曾经是检索的主要工具。又由于其浓缩了论文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深受读者的欢迎.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数据库日益健全,《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期刊的检索效率远不如网络、光盘快和全,因此邮局订户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1)医学科普类 医学科普类期刊近年得到较大的发展,目前有82种,占7.3%。科普类期刊发行量较大,对普及医学知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有《大众医学》、《家庭医生》等。
各种系列期刊主办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等信息可通过互联网检索。另外,应注意期刊主办者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如中华医学会在2004年下半年完成了新增两大医学期刊系列的工作。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卫办新发)[2003]93号文件精神,卫生部主管的22种国外医学杂志和新批准创刊的《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共23种杂志划归中华医学会主办,同时划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还有7种“中国”字头的医学杂志和《小儿急救医学》和《医师进修杂志》,共9种杂志。这32种杂志改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后,为了方便管理,分别称为“中华医学会国外医学系列杂志”和“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中华医学会有悠久的办刊历史,69种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已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杂志系列品牌,享有科技期刊“排头兵”的声誉,加上新加盟的32种杂志,中华医学会共主办了101种医学学术性期刊。三个系列杂志各有优势,各自定位不同,新加盟的国外医学系列杂志以综述国外医学学术新进展为主体,中国医学系列杂志以广大基层医务工作人员为读者对象。上述32种杂志,中华医学会为第一主办单位,杂志原承办单位为第二主办单位,这是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对期刊实行管办分离的结果。
2.目前期刊和投稿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给期刊出版事业带来大好形势。以中西医结合期刊领域来说,2003年一年由原来的n种又增加了4.种——《中西医结合学报》(上海)、《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天津)、《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山西)、《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山东),增幅36.4%,还有正在酝酿出版的《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杂志》等。这一切都说明期刊出版事业的兴旺发达。
在国内,由于医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需求,各种功利性评职文章纷纷涌向学术期:N.o级别和档次越高的期刊承受的压力和冲击也越大。一些期刊每一年的年初,全年的论文基本安排到位。高质量的论文逐渐增多,稿件录用的竞争越来越大,稿件的录用难度对作者也越来越大。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为例,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共收到稿件4,555篇,2003年12期正刊发表文章443篇(刊登率9。7%),加上增刊(基础理论研究特集)发表的73篇,总刊登率为11.3%。2003年全年12期共发表论著类文章149篇。其中各种基金资助论文90篇,占60.4%,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55篇,占36.9%;增刊73篇中,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26篇,占35.6%。
向国内外医学期刊的投稿和发表现状中,一些作者对向国外医学期刊的投稿和发表现状了解得少,对向国内医学期刊的投稿和发表现状了解得多,现有侧重地分别介绍如下。
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人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有约4,700多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已跃居世界前列,并且,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家加大力度重点支持原创性研究,科研立题、研究思路和论文质量逐步和国际接轨。据2002年1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与1997年相比,2001年我国国际论文数在SCI、EI和ISTP三系统中由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到第6位。
2001年SCIE共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35,685篇,比上年增长17%.就论文数而言,据世界第8位。与1997年相比,5年间我国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排序上升了4位,被收录的论文数增长了2倍多,年平均增长17%。2001年被EI收录的论文为18,578篇,比上年增长32.79%,世界排名第3位,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2001年我国被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10,263篇,比上年增长4,247篇,增长率为70.6%,由上年的第8位跃至第6位。目前,世界六大检索系统,如美国的SCI核心版收录我国期刊14种,EI收录107种,CA收录721种,英国的SA收录129种,俄罗斯的P)K收录493种,日本的JBST收录140种。
随着中国科学家频频亮相<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中国科技期刊也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12月公布的统计分析数据,《细胞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刊物的学术质量开始向世界水平看齐。2001年我国《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达到2.10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达到1.445,两种期刊均为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在美国ISI(美国科学情报所)发布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有指标数据的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超过1000次的只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等4个。2001年我国被SCI收录的数量虽然从63种上升至67种,有60种有计量指标,但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只有0.386。并且,根据美国ISI发布的2001年的JCR提供的指标计算,所收录的5,667种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467,我国2001年按照中国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统计,发表的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093,低于世界平均值。而美国的学术刊物《免疫学年度评论》和<<生物化学杂志》分别以50.340的影响因子和344,256的被引频次,荣登2000年全球最有影响科学刊物排行榜之首。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向国外期刊的流向也愈加明显。从SCI 1995—1998年数据看,我国国际论文80%以上都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1996年达到了91.05%。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优秀论文都流向国外期刊。1999—2000年SCI扩展版(SCIE)因对我国期刊收录数量有所增加,收录国内期刊论文的比例提高,但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论文仍分别占61.84%和59.27%。
这些说明,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中,真正能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或是权威的期刊为数不多,这与我国的声望和综合国力以及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是极不相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把我国的科技期刊(更包括英语期刊)引向世界,真正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医学论文英译的困难,向国内英文版期刊、国外英文版期刊投稿显得十分困难;国内英文版期刊也由于英译的困难,造成国内英文版、期刊稿源不足。加之我们对向国外英文版期刊投稿的常识了解得很少,我国向国外英文版期刊投稿的数量与向国内中文版期刊投稿不相称.我国许多根据医学科研的成果写出的论文,聚集在国内中文版期刊的门口,等待发表。这样就形成了一般水平的论文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很少,一些高水平的期刊得不到充足的高质量的论文的局面。二、投稿前须知向国内医学期刊和国外医学期刊投稿,差别是很大的,除了语言的差别,运作模式的差别也很突出。本部分主要论述国内外医学期刊的大致分类。
(一)国内医学期刊封面标注语的识别 期刊封面上按照GB/T3179--92要求著录项目有:刊名,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责任者,出版者,标准刊号,条形码以外的附加标注语,包括相关的标志物。
可是,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封面上出现了国标规定著录项目以外的标注语。有人调查了国内230种医学期刊,发现期刊封面出现了数目不等的标注语,占全部期刊的41.3%。期刊封面平均出现标注语2.2条/刊。出现比率最高的是高校学报,达75.0%,最低的是中华系列,占了9%;标注语总数最多的是其他专科医学期刊,共89条,最少的是中国医学文摘系列,仅2条;刊均标注语数最多的是中医药类期刊,达2.8条/刊。标注语数最多6条,最少1条。大多数医学期刊出现1或2条标注语,占70%;出现1或2条的概率最高,均为35%。
一些标注语表明期刊获奖的级别,如:“首届国家期刊奖”,“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荣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84、1992、1995年荣获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评比三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学报”,“华北地区十佳期刊”,“1999山西一级期刊(标志物)”,“第二届全国、中国科协、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 一些标注语表明,属哪一类核心期刊,如:“内科学类核心期刊”,“儿科学类核心期刊”,“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妇产科学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特种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等。
一些标注语标明被哪一种数据库收录,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刊源”等。
以上3类共占总数的92.8%.其他内容有:“全国性期刊”、“国家重点医药期刊”、“中央级专业出版社期刊”、“国际连续出版物”、“2000中国期刊协会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赠送刊物”“全国最畅销的杂志之一”等。
这些标注语的成因,一是可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以引读 者的阅读兴趣;二是期刊自我宣传的需要;三是体现编辑价值的需要; 四是迎合职称评审的需要。
一些标注语内容不完整。如有的标注语简单地标注为“全国优秀 科技期刊”、“铁道部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应增加说明评比 的时间、获奖的级别。还有的标注语仅为“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 刊”,过于简单,令人费解。
一些标注语用词不统一,极易误导读者。期刊中既有“中文核,心期 刊”,又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 刊”,还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等。期刊所属核 心期刊出现了不同书写形式、不同种类的核心期刊。
一些标注语“《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应该改为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有关的数据库 名称应加引号或书名号,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综观医学期刊封面上的标注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之 处。除了应引起编辑同道和主管部门的重视,逐步制定相应的标准,实 现封面标注语的规范化之外,作者和读者也应该具体了解,以便在投稿 时作出选择。
一些比较规范的中华系列杂志,如《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 志》和《中华肿瘤杂志》分别在封面的左上角印上“首届国家期刊奖”或 “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标志物,不附加另外的文字,标志物上内容 要素齐全、规范,作者也应识别。
从内在讲,中国好的医学期刊有个品牌的特征,既拥有浓厚学术色 彩的核心作者群,创新办刊理念,又要与国际接轨,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并强化管理。品牌期刊强调科技编辑的人文素质对其形成富有魅力的 人格修养、提高办刊水平及把握编辑的服务功能等方面的重要性,认为 新世纪创造型高素质的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二)识别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的方法
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虽印有CN(HK)或CNXXX(HK)/t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应引起重视。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主管单位,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有邮发代码。
期刊刊号
中国标准刊号(CSSN)一个以“ISSN”为标识的国际标准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缩写为ISSN)和一个以中国国别代码“CN”为标识的国内统一刊号两部分组成,其一般格式如下:
ISSN××××-××××(ISSN 1000--0097)以及 CNX×-××××/YY(CNll-1340/G2)
CN国内统一刊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
CNll——北京市、CNl2——天津市、CNl3——河北省、CNl4——山西省、CNl5——内蒙古自治区
CN21——辽宁省、CN22——吉林省、CN23——黑龙江省 CN31——上海市、CN32——江苏省、CN33——浙江省、CN34——安徽省、CN35——福建省、CN36——江西省、CN37——山东省 CN41——河南省、CN42——湖北省、CN43——湖南省、CN44——广东省、CN45——广西壮族自治区、CN46——海南省
CN50——重庆市、CN51——四川省、CN52——贵州省、CN53——云南省、CN54——西藏自治区
CN61——陕西省、CN62——甘肃省、CN63——青海省、CN64——宁夏回族自治区、CN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11内医学期刊的分类
投稿前有一个对医学期刊质量的评价问题。就医学期刊文章的学术水平而言,不同系列的期刊所载文章的学术水平确实有高有低,但没有绝对性.什么“国家级……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优秀自然科学期刊”、“中国医学论文统计源期刊”、“检索期刊和数据库系统收录 期刊”,甚至有的期刊标榜自己是某医学分支的“核心期刊”。由于各类 概念部分作者不知道其确切含义,真是天花乱坠,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现在,有的高水平的期刊封面并不带类似“核心期刊”性质的说明性字 样,而有的期刊在期刊封面大肆渲染,使一般作者分不清各类“核心期 刊”的概念。
一般来讲,医学核心期刊主要指人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 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的期刊。一些档次很高、知名度很高的期刊反而不 标注自己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等等,因为 他们不乏充分了解的作者,也不乏高水平的作者。作者应该注意到这 一点。
各种期刊对其“荣誉”的排列顺序还不一样,有的几项都有,这项排 列在前,那项排列在后;有的则将那项排列在前,这项排列在后’让人莫 名其妙。有的冠以“I类期刊”、“国家级期刊”等字样,有明显的夸大之 嫌。
从期刊出版频率来看,各种期刊按出版频率不同,又分为半月刊、 月刊、双月刊、季刊。一般来讲,发行量大的、知名度高的期刊出版频率 高.如《中华医学杂志》是半月刊、《中华内科杂志》是月刊、《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是月刊。但也有一些期刊发行量不大、知名度高,却是季 刊、双月刊。如《中华医史杂志>)是季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净是双月 刊。
各种期刊的质量、发行量、知名度、出版频率和它的创刊历史有关。
创刊历史长的一般质量、发行量、知名度、出版频率都高。 近年,为促进我国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推出了“中国期刊方 阵”。“中国期刊方阵”分为四个层面,自上而下分别为:高知名度、高学 术水平的“双高”期刊,目前65种;获得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的 “双奖”期刊,107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的“双奖”期 刊,192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双效”期刊,l,154种。该方阵产生 于2001年11月。进入的1,518种期刊是从我国8,900余种各类期刊
中筛选出的。自然,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在质量、发行量、知名 度、出版频率方面都是水平较高的。
进入“国家期刊奖”的期刊更是风毛麟角。国家期刊奖始评于2000年,每两年评一次。它是我国期刊界惟一的政府奖,也是期刊界的最高奖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2届国家期刊奖评选结果于2003年1月17日揭晓,共评出国家期刊奖60种,国家期刊奖提名奖97种,百种重点期刊189种,其中科技期刊分别为30、50、99种。2005年2月28日,第3届国家期刊奖在北京揭晓。共计357种期刊获奖,其中60种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100种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197种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获得国家期刊奖的医学期刊是《中华医学杂志净、《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药学杂志》。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医学期刊是《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草药》、《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大众医学》。
未来的中国医学期刊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将继续增长,尤其是国际化、网络化、出版集团化将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主要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医学期刊从主管者来看,分1l类,其中中华系列和中国系列有英文版。
每一系列期刊各种期刊相互之间发行量、知名度、出版频率都有一定差别,比如中华医学会期刊系列总体一般明显高于中国系列期刊,但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中的有些期刊发行量、知名度、出版频率远远低于有些中国系列期刊。
由于每一期刊的任务不尽相同,读者不尽相同,其发行量、知名度、出版频率可能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受到制约。如高等院校系列期刊中的一些期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双效期刊”,但因为历史的原因,高等院校期刊主要用于高等院校的研究和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发行量、知名度和出版频率低于各省市协会系列期刊,但不能就此认为其学术价值低于各省市协会系列期刊。而且高等院校期刊都正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在向发行量、知名度、出版频率的期刊方面努力,相信不久会赶上现在居前的一些期刊。
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在国内较好的期刊上顺利发表,作者必须了解自己领域的医学专业性期刊的种类,熟悉它们各自的一般特点和特殊要求。这些期刊可以在医学院校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和医学研究机构图书馆找到,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检索到。
我们举例介绍两个系列主要期刊名目。
(1)中华系列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史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净、《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净、《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净、《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净、《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压氧医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净、《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国外医学》系列
《国外医学>)系列以综述、译文、文摘“三合一”的形式报道英、日、俄、法、德等文种医学专业的新动态、新技术和新进展,现已出版《中医。卜药分册》、《心血管疾病分册》、《分子生物学分册》、《老年医学分册》、《泌尿系统分册》、《药学分册》、《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预防学分册》、《麻醉学与复苏分册》、《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儿科学分册》、《口腔医学分册》、《免疫学分册》、《遗传分册》、《麻醉学与复苏分册》、《神经病学分册》、《肿瘤学分册》、《内分泌分册》、《精神病学分册》、《医院管理分册》、《呼吸分册》、《病毒学分册》、《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妇产科学分册》、《计划生育分册》、《放射学分册》、《社会医学分册》、《妇幼保健分册》、《生物医学工程分册》、《罕见病少见病分册》、《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卫生学分册》、《耳鼻喉科分册》、《创伤与外科分册》、《抗生素分册》、《护理学分册》等57个分册,因分册不同,有月刊、双月刊、季刊。
(四)国内外英文医学期刊的分类
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在国际医学期刊上顺利发表,作者必须了解该领域的国际性杂志,熟悉其一般特点和特殊要求。这些杂志可以在互联网、重点大学图书馆和一些地区图书馆找到。现在这些杂志中有很多还以电子版、录音带、录像带形式出版。
1.国内英文医学杂志
当今科技界在国际交流中,普遍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收录的大多数为英文版期刊,如SCI收录的英文版期刊超过80%,收录我国用英文撰写的科技论文的比例超过90%,如1999年SCI光盘版收录中文论文为640篇,英文论文为12,7ll篇。目前,我国英文版期刊150余种,数量少质量也不高,难以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我国医学英文版期刊数量很少,详细见附录5。
2.国外英文医学杂志
(1)杂志(Journal)
杂志一般是由一些国家的学术社团或学会主办,以月刊、双月刊或季刊的形式发行。如著名的杂志Thc American Journat of the MedicalSciences(《美国医学科学杂志》),就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在世界医学学术界广泛发行的一种杂志。其他的还有: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医学年评》)(美)、Index.Medicus(《医学文献索引》)(美)、CumulatedIndex Mediccls(Annual)(《医学文献累积索引》)(美)、JAMA(TheJ0urhal of thc AmeI—le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美)、Thc Journal of Experimenlal Medicinc(《实验医学杂志》)(美)、Thc Journal of Laboratory&.Cliniclal Medic.inc(《实验和临床医学杂志》)(美)、Medicine(《医学》)(美)等。
(2)学报(Acta)
学报是一种主要由高等学术机构主办和发行的重要学术杂志。学报的投稿者和作者主要是大学教授和该地区的研究学者,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
(3)公报、通报(Bulletin,Crculator,Gazettc) 公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成果的简报、研究项目的初步成果报道、科技新闻、科研研讨会及大会通知。最著名的公报有B,itish Medi-cal Bulletin(《英国医学通报》)(英)、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OrR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瑞士)等。通报是与公报类似的一种杂志。
(4)快报(简讯)(Rapid Communications/Letters)
快报是一种公众通信和书信形式的杂志。其投稿者主要是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信息和数据处理工作者、科学杂志的编辑及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快报以其快捷、直接和简洁的特点很受专业人士的欢迎。
(5)评论性杂志(Review)
发表在评论性杂志上的文章,其长度和范围大小不等,内容主要包括:
①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论文;
②对一些作者和他们的论文或著作的评论和反思;
③对目前研究发展状况或以前研究工作的调查报告、研究发展趋势分析等。很多著名的国际学者、研究者和专家都被邀请为这些杂志投稿或工作。
(6)论文集(Proceedings)
大多数论文集都是在相应的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及相关评论的汇编。这些论文集常以专刊、增刊或系列论文集的形式出版。论文集中的论文标题前常加有一些分类标题以帮助读者查阅。例如:I)evelop-ment of Pragmatic Studies。n Intcrnational(20mmunication in China。
除以上六类主要杂志外,还有一些专门性文献,如:Standards(规格,标准);Repro.ts(报告);Contracts(合同);Proposals(提案);PaIents(专刊);I)issertaIions(学位论文)等。这些文献也与专业论文写作密切相关。
3.在国内和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区别
国外著名杂志比国内杂志的发行面广、影响面大,同时所投稿件一般要求用英语撰写,这两点区别是大多数作者所熟知的。除此之外,在国内和国外著名杂志上投稿还有以下三点重要差别:
(1)审查的严格性 由于国外著名杂志发行面广,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国内杂志要大,对稿件的审查也比国内杂志更加严格和谨慎,这就使投稿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投稿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
(2)稿酬和出版费 在国内大多数杂志上发表论文,作者会收到相应的稿酬,但是在国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特别是纯学术性质的杂志),作者不仅得不到稿酬,有时还要付版面费。这种费用有时相当高,这一点也是作者选择投稿杂志时所应考虑的一个因素。
(3)版权和版权转让 一旦论文发表,就存在版权的问题。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版权问题的处理要依据中国版权法进行。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则要遵循投稿杂志国家的版权法和相应的国际法来处理版权与版权转让问题。
4.国外英文医学杂志举例
对国外的医学杂志,我们举例介绍部分医学杂志的情况(更详细的国外著名医学期刊名录、我国英文版杂志名录、我国被SCI收录的医学期刊名录请参见附录)。
(1)JAMA-Thc.Journal of thc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
《美国医学会杂志》是由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eal Associa—tion)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该杂志的编委会由来自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的医学专家组成,并有一个国际性编辑顾问委员会,其成员分别来自于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阿根廷、中国等16个国家.该刊是国际上公认的“四大医刊”之一,被:BA、CA、IPA、Medline、SCI、Abstr Htyg、Nutr Abstr等国际上著名检索工具书收录。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Continuing.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
该刊2001年影响因子(IF值)为17.569,列《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世界上各学科5,748种科技核心杂志的第24位,97种综合医学、综合内科学杂志中的第2位。2001年总被引用次数为71,918次,列全部收录杂志的第22位。
(2)BMJ—British.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是由英国医学会(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主办、英国BMJ出版集团出版的一种综合医学、临床医学学会杂志。该刊初创于1840年,1857年改为现名,每年出版5l期,主要刊载医学科学原始研究论文、综述、教育性论文以及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临床、科学、社会、政治与经济因素等方面的评论性文章,也刊登相关书评、新闻等类型文章并介绍医学新发展、讨论医学道德问题,每周也用较大的篇幅刊登编者述评(Edit。rials)、消息(News)和读者来信(Letters)等类型的文献。该刊每年收到投稿近6,000篇,录用率只有9%。BMJ现发行量达到108,500份,其中有13,500份在英国国外发行,是国际上公认的“四大医刊”之一,被BA、CA、Medline、SCI等国际上著名检索工具书收录。该刊2001年影响因子(IF值)为6.629,列《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世界上各学科5,748种科技核心杂志的第147位。2001年总被引用次数为53,650次,列全部收录杂志的第39位,97种综合医学、综合内科学杂志中的第4位。
(3)Gut(《消化道》)
《消化道》为英国胃肠病学会(British Soeiety o{Oastroenterology)的机关杂志,创刊于1960年,由英国BMJ出版集团出版,每年12期,刊载消化道、肝脏、胆囊、胰腺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原始论文、综述、评论、病例报告、读者来信、书评等类型的文献,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消化道生理学及与消化道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内科学、外科学、放射医学、组织病理学等方面,是一种消化内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杂志之一,被BA、CA、IPA、Medline、SCI、Nutr Abstr、Dent Ind、Itelminthol Ab—str等国际上著名检索工具书收录。
该刊2001年影响因子(IF值)为6.170,列《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世界上各学科5,748种科技核心杂志的第165位,47种胃肠病与肝病类杂志中的第4位。2001年总被引用次数为19,641次,列全部收录杂志的第163位。
(4)American Htean Journal(《美国心脏杂志》) 《美国心脏杂志》于1925年创刊,由美国Mosby公司出版,每年12期,刊载有关心血管病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临床研究、病例报告、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等类型的文献,内容涉及介入心脏病学、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衰、电生理、影像诊断等方面,是世界上著名的综合性.临床心脏病学杂志之一,被BA、CA、I:PA、Medline、SCI、AbstrHyg、Helminthol Abstr等国际上著名检索工具书收录。该刊2001年影响因子(IF值)为2.870,列《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世界上各学科5,748种科技核心杂志的第583位,64种循环内科学杂志中的第10位。2001年总被引用次数为13,547次,列全部收录杂志的第232位。
(5)Su,.gical Clinics。{North Ameriea(《北美外科临床》) 《北美外科临床》于1920年创刊,为美国w.B.Saunder.s最早出版的综述性杂志之一,每年出版6期,每期针对某一特定外科临床问题组织专家学者撰写有关新的、实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的若干篇综述性文献,每期也可以作为一本专著。所刊载的文章临床实用性与理论指导兼备,可反映出特定专题的最新进展情况,是一种水平较高的外科学综述性杂志,被BA、CA、Medline、SCI、Nutr Abstr等国际上著名检索工具书收录.该刊2001年影响因子(IF值)为1.492,列《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世界卜各学科5.748种科枯核心杂志的第1.577位.139种外科学相关杂志中的第39位。2001年总被引用次数为2,570次,列全部收录杂志的第l,194位。
(6)Mc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北美内科临床》) 《北美内科临床》于1915年创刊,为美国W.B.Saunders创办的第一种临床医学综述性杂志,每年出版6期,每期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组织专家撰写若干篇有关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方面的文献’每期也可以作为一本专著。选题多为多发病或常见病,所刊载的文章简明、实用,可反映出特定专题的最新进展情况,是一种水平较高的内科学综述性杂志,被BA、CA、IPA、Medline、SCI、Nutr Abstr、SCI Abstr等国际上著名检索工具书收录。该刊2001年影响因子(IF值)为2.067,列《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世界上各学科5,748种科技核心杂志的第l,030位,97种综合医学、综合内科学杂志中的第20位。2001年总被引用次数为2,128次,列全部收录杂志的第l,385位。
三、核心期刊的认定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1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l,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2004年11月出了第三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国内许多单位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对《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所公布的核心期刊都予以承认。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http://159.226.100.178/html/lyqkb.htm,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做到论文发表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如何选择论文发表网代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