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要职称论文发表、还是要教育论文发表,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杂志的真伪,鉴于现在发表论文出现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很多杂志社只顾自己挣钱,完全不顾论文发表后作者是否能顺利评上职称,是否能顺利毕业,在各大论文发表网的推波助澜下,演绎了无数的问题刊物,增刊、一号双刊、副刊、假刊、论文集等等,广大作者在选择论文代发机构时一定要注意对作者利益的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永远别轻信他们的诚信口号。
医学论文的评价
一、医学论文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医学论文肩负着科研成果的资料积累、情报交流和推广使用的使命,它直接指导医学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并指导着预防保健工作的实践。医学论文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理论性文章和实用性文章,前者是科学理论上的新突破、新发展,后者是实用技术上的创新、改革和新发明。因此,用什么标准去衡量论文的价值,是评价医学论文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多数论文只能依靠定性的方法来衡量(特别是在发表前),其评价原则有以下三点:
1.创新:论文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即在认识中有新的突破及新的发现;在应用中不断创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2.求实:论文来源于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即在实验和观察中坚持“实事求是”,其研究结果应经得起重复验证,且有实用性效果,能造福于人类,为保健防治实践服务。
3.达理:论文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以科学论据和逻辑思维来阐述论点。其结构严谨,语法正确,言之成理,论证有严密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对指导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实践更具实际的意义。
二、医学论文发表后效应
论文发表后效应,系指论文在学术书刊上发表之后,由其科学价值而产生的学术响应及其社会效能。国内外的评价方法不尽相同,常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
(一)论文发表期刊的权威性
医学期刊众多,据统计我国现有生物医学期刊已逾900多种,且逐年仍有新期刊出现,这是医学科学飞跃发展的必然。关于期刊的权威性(级别),尽管国家有关机构并未作出明确的评审划分,但在医学界对各期刊的权威性早已形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并直接渗透到与之相关的实际工作中,近10余年来对医学类核心期刊的评定实际就是对杂志权威性的认同。相对而言,学术期刊的权威性、认同性是其载文的科学价值、学术层次及其影响力度、交流广度的相应体现。虽然各期刊的办刊质量亦有波动,但品牌效应是人类生产活动‘孑社会生活永恒的现象。
(二)论文发表后的引用率
论文发表后被他人引述或引用,这是论文价值及其后效应的重要体现,引用率越高其影响越大,国际著名科学期刊都非常重视引用率的信息分析,并使用影响因子来表示。影响因子是指该期刊前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引用率又分篇目引用率和单篇引用率,前者指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论文在某一时期被引用的次数,后者指同一作者的同一论文在某一时期被引用的次数。文献引用率的统计常1年、3年、5年和10年引用率等时段表示,用以反映其影响的持续性\文献寿命),也反映出知识更新的进程速度。
(三)文献检索工具的收录情况
期刊发表的论文称为一次文献,若能被作为二次文献的检索工具性书刊收录,则将扩大其交流面及影响,也是构成论文后效应的因素之一。国内外科技情报机构均卜分重视一次文献的编录,例如《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医学索引》(I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文摘》(EM,荷兰)、《文摘杂志》(AJ,俄罗斯)、国际药学文摘(IPA,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等。一般来说,论文质量越高,刊发杂志的影响越大,则被收录的二次文献的权威性也越高。因此,二次文献的收录状况也是评价沦文学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都非常重视科技文献的收录引用情报的分析,例如,美国的《SCI》、《IM》、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都要统计公布重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单篇引用率、篇目引用率以及据此而排序的资料。国内一些医药院校和著名医院非常珍视这些资料,并会将这些资料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科研实力及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