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做到论文发表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如何选择论文发表网代发论文?
护理科研类型
确定研究类型是护理科研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
(一)根据设计内容护理设计
1.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1)实验性研究的特征:任何一个实验性研究设计均必须显示以下三项特征。①人为干
预。即研究中对研究对象有人为的施加因素,也就是说研究者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施加了某
些处理方法或护理措施,这些因素往往是研究者作为研究变量来进行观察的。这种人为干预
是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所在.②设立对照组。为了观察人为干预因素和排
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必须设立相等的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不给对照组施加任何人为的处理因素,并以最大限度地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用以比较两组同结果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从而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③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实验性研究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研究对象无论是被分在实验组或是对照组均采用随机方法确定。目的是使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在均衡的条件下进行比较,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护理研究只要符合上述三个特征的就是实验性研究。这里必须着重
指出的是实验性研究不等于实验室研究,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实验室研究都是实验性研究;
或者说所有不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不是实验性研究.确定是否实验性研究是以上述三大特征
为指标,而不是以“实验室”为确定指标。
(2)实验性研究评价:实验性研究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由于这种设计通过设立对照组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对人为施加处理因素的干扰,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处理因素同结果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实验性护理研究仍存在弊端:①必须严格控制伴随变量,且许多护理研究问题较难以有效地控制伴随变量;②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以找到性质完全相等的对照组;③由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随机分组。实验性研究由于存在这三个方面的缺陷,因而降低了其在护理研究中的普遍应用。
2. 类实验性研究(qusi-eXperimental study)
(1)类实验性研究的特征:①人为干预与实验性研究相似,类实验性研究同样具有人为的施加影响因素;②缺少对照组或随机分组;③少数情况下对照组和随机分组两者均不具备。
(2)类实验性研究评价:类实验性研究在最大优点是在实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较实验性研究更为实用。特别是在护理实践中,当无法严格地控制附加变量而不能采用实验性研究来回答因果关系时,类实验性研究是最好的选择。但因类实验性研究不能很好地控制外变量,在回答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时,不如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3.非实验性研究(non-experimcntal study) 所谓非实验性研究是指不对研究对象施加
任何干预和处理因素的研究。许多实验性研究都是先由非实验性研究提供线索再由实验性研
究予以验证,因此可以说,非实验性研究是实验性研究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护理研究中,非实验性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非实验性研究的实用价值:在下列情况下常常采用非实验性研究①自变量无法人为干预时。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常常因为人本身的复杂性而使研究变量无法控制。如人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型等。特别是涉及人的心理现象时,更无法应用实验性研究而显示出非实验性研究的实用价值。②伦理道德受到影响时。这是指有些研究由于伦理或道德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实施时,只好应用非实验性研究。③操作不可能实行时。有些研究由于时间、经费、合作者方面的原因而使得实验性研究不能实行,只有采用非实验性研究。④对研究的变量不清楚时。从实验性研究的特征知道,在变量不清楚或变量太多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实验性研究而只能采用非实验性研究。
(2)非实验性研究评价:①非实验性研究是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因此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研究方法;②非实验性研究可以收集较多的信息,特别适用于对研究问题知之不多或研究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用来描述、比较各种变量的现状;③因为非实验性研究常用来为实验性研究打下基础,因此是护理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④非实验性研究的主要弊端是没有人为的施加干预因素,也无法控制外变量的影响,因而无法解释研究中的因果关系。
(3)非实验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①描述性研究:这是目前国内护理领域应用最多的一种科研方法,对研究问题的状态和程度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以便从中发现规律,或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用以回答“是什么”或“什么样 ”的问题。因此,当对某个事件,某组人群,某种行为或某些现象的现状不清楚的时候,描述性研究恰恰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事先可以没有假设,也可以不确定变量。然而在研究开始前需确定要观察的变量,以便做到有系统、有目的和比较客观地描述。护理研究中许多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及相关因素调查、需求的调查等均属于描述性研究的范畴。如“护理本科教育兼职护理教师培养现状和需求调查”“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9所医院男护士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等。
②相关性研究:是探讨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探索是否存在关系的研究,与上述描述性研究相比,相同是均没有任何人为的干预因素;而不同的是后者必须要有比较明确的几个观察变量,以便回答所观察的变量间是否有关系,因此比前者具有更多的探索作用。如“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等。
③比较性研究:是比较自然状态下两种事物、行为或人群的异同。比较性研究同上述描述性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对“一种”人、事或行为的描述;而前者是针对已经存在差异的至少“两种”不同的人、事或现象进行比较的研究。根据其研究目的,又可将比较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定群研究两种,前者属于回顾性研究,是指探寻造成目前差异的原因的研究,也就是由“果”找“因”的研究;后者属于前瞻性研究,是观察目前存在差异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持续若干时间后两组的情况会如何,是由“因”找“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