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篇名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的帖子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这篇帖子上称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某篇硕士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如出一辙,严重抄袭。网友纷纷质疑该论文是如何通过审核与答辩的,也有人觉得并不惊讶,认为如今论文抄袭,代写论文很是普便。
这样的结果,似乎教育界也难逃其咎。面对这样的帖子,许多人早已见怪不怪,而帖子后面的跟帖更是耐人寻味。有的居然说“名字没改的我都见过,这个算啥最牛”。如今不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论文抄袭的现象已经很是普遍,即便不是抄袭,产生论文的过程也是十分简单的的。在导师的帮助下,再到网上下载一些有关资料,最后整合在一起,发表论文便大功告成。 造成这种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论文的原因众多,一是所谓的“潜规则”。有的学生明确表示,抄袭固然不对,但现在学校都拿论文论英雄。能大量发文章的学生,每年都能拿奖学金,都能评优,也最有可能得到保送研究生的名额。因此,实际上是很多学校是在“逼”着学生抄文章。二是多数老师对论文抄袭的现象也比较放纵,往往只要求成文即可。有的导师干脆这样告诉学生:如果你觉得别人写得确实好,当然可以吸收,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别人就看不出来是抄袭的了,实在不行,就注明出处,以避剽窃之嫌。既然导师都这么说,学生自然也就大胆为之,于是抄袭之风也就必然愈演愈烈。三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不良风气蔓延。如暨南大学“博导”邱丹阳博士论文抄袭、前华东理工大学胡黎明博士论文抄袭等等很多关于大学教授的论文抄袭事件。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既然老师教授都在抄,那不正好应验着“天下文章一大抄”了吗?
有关部门也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惩治但是效果甚微。其实要想真正治理论文抄袭,论文代写就要找到根本原因,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育体制的缺陷一方面,先定题目再写论文的常式,使得论文很容易脱离实际。没有了实践的指导,论文自然只能通过抄袭得来。另一方面,高校对考试作弊都作出了严格制度化管理,但对论文抄袭则少有明文的处罚规定。三是论文制度恒久不变,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论文写作已经如同死水一潭,学校和导师也就乐得睁一眼闭一眼,放任抄袭成凤。
若是这样下去,这种所谓的“最牛”论文不知还会出现多少。而如何解决有待社会和教育部门沉下心来好好思考,使我们的教育体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