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设为首页
论文邦,感恩回馈新老客户,发表论文即赠优惠劵(四种优惠券不能重复使用),每月前50名发表论文客户还可享受更大优惠,老顾客重复发表优惠更多哦! 欢迎踊跃投稿!即日起,关注论文邦公众微信平台更多优惠券等你来拿!
论文邦 >> 论文发表新闻 >> 教育论文发表,语文教学 德育 教学改革1


教育论文发表,语文教学 德育 教学改革1

日期:2009年12月13日   来源:来自网络   热度: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讨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教学改革 记得从师范学校毕业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赠我一副对联:春雨无声滋万物,金针有意度诸生。当时除了感念对仗的工整和文辞的优美外,对..
 

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做到论文发表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如何选择论文发表网代发论文?请登录论文邦,www.lunwenbang.com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讨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教学改革
记得从师范学校毕业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赠我一副对联:“春雨无声滋万物,金针有意度诸生。”当时除了感念对仗的工整和文辞的优美外,对它的内涵并无太深的启迪和领悟。一晃十年过去了,回首这些年的教学经历,蓦地觉得这副对联其实是对教书育人最恰如其分的诠释,想必也是那位老师毕生心血的经验所得吧!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教好语文学科,获得知识技能,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多方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语文课又不同于思想品德课。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那你的教育就失败了”。那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思想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把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正所谓“教书又育人,有意却无声”。
一、渗透德育要突出重点
所谓渗透重点,是指教材中蕴涵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最贴近、最吻合的德育因素。它包含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含插图)及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两个方面。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书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容易受到影响。小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有较大的可塑性。
突出渗透重点,一要把握教材的目的、要求,二要分析学生实际,综合两者情况,作出科学判断与选择,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收到预期效果。
二、渗透德育要把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进行思想教育应做到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应时时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导向,使学生信服,并自觉指导自身行为。如教学《景阳冈》一文时,就“今天我们要提倡保护老虎,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还要不要读?”这个问题,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学《景阳冈》,不是要学武松如何打老虎,而是要学习武松在遇到危险时的机智和勇敢。这就体现了德育渗透的科学性原则。
2、情感性原则。情感是促使学生知识内化的催化剂。教师应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素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着眼标题,让学生提问,如:小女孩为什么卖火柴?她是怎样卖火柴的?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课文内容。在接下来的说话训练“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这一环节中,大家畅所欲言,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相当准确。
3、时机性原则,即抓住时机,把握分寸,注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适时适量进行随机渗透,切忌牵强附会。
4、层次性原则,思想教育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三、渗透德育要选择方法
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文的标题、背景、意境、人物、事件等都可以成为渗透点。朗读、分析、说话、活动等也都是渗透的不同形式。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方法。
1、情感熏陶法。教《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文,我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宋庆龄是什么人,而保姆又是什么人,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理解宋庆龄尊重劳动人民、蔑视不合理的传统习惯的高尚品质。
2、词句品析法。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字里行间,我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深入剖析,反复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深刻的思想内容。
3、活动强化法。演课本剧是我在教学中的又一尝试且收效显著。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演,兴趣盎然,尤其是几个“学困生”,他们常常连一篇稍长的文章都读不流利,更不谈背诵,演起课本剧来却毫不逊色。《将相和》一文,我有意挑选几个“学困生”组合成搭档,他们表现得相当出色,不仅记住了书中的对白,还适时添加了个性化的语言,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把握住了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4、情景再现法。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与文章相关的情景或环境。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战争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伟大。
5、课外拓展法。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我安排了说话训练——“我爱故乡的××”要求大家说一说太湖的特产,同学们踊跃发言,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特产的喜爱,更表达了对物产丰富的家乡的热爱。
6、比较分析法。如开展“我与凡卡比童年”,让学生体会凡卡生活的痛苦,进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我认为,语文课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应是不直接说教而最终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即“不说一字,尽得风流”。身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适时、巧妙地渗透德育,将学生努力培养成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上一篇:发表论文,传输线串扰浅析
下一篇:经济论文发表,[关键词]次贷危机 传导 金融监管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龙源网

 论文邦-值得您信赖的代发论文公司,论文发表网代理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经济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等

 论文发表服务!

 住建政研(北京)建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07007717号

 © 2009 lunwen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