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设为首页
论文邦,感恩回馈新老客户,发表论文即赠优惠劵(四种优惠券不能重复使用),每月前50名发表论文客户还可享受更大优惠,老顾客重复发表优惠更多哦! 欢迎踊跃投稿!即日起,关注论文邦公众微信平台更多优惠券等你来拿!
论文邦 >> 论文发表新闻 >>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以及今天格律诗如何构成的问题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以及今天格律诗如何构成的问题

日期:2010年06月13日   来源:原创   热度:
一第一次讨论会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以及今天格律诗如何构成的问题,会上集中地谈到了押韵和节奏。但是,首先对于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的问题,就存在着分歧的意见。在本刊第三期发表的文章中,金戈和陈业劭都谈到了要重视和继承词曲的格律经验的问题。对此,卞之琳发..
 

发表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毕业论文发表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机械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性名、完成年月日。毕业论文发表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封面可以这样写(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 ××××大学机械××××专业××届毕业设计机械论文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年×月× 日 封底可用一张白纸,然后装订成册。 装订的顺序:1.封面 2.目录 3.内容提要4.正文5.结论6参考文献7.封底
一第一次讨论会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以及今天格律诗如何构成的问题,会上集中地谈到了押韵和节奏。但是,首先对于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的问题,就存在着分歧的意见。在本刊第三期发表的文章中,金戈和陈业劭都谈到了要重视和继承词曲的格律经验的问题。对此,卞之琳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讲诗的音乐性就只能讲诗中语言的内在的音乐性,考虑诗的格律就只能根据诗中语言的客观规律。词曲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因为本来是按谱按曲牌填配的,论格律不同于普通诗(古今中外一般诗)的栉,比“近体诗”还要复杂或者说还要严格。表面上看,一般说来,词曲象自由诗,单独当诗来看(象后来实际上做的那样),词曲产生的效果,一般说来,实际上也是自由诗的效果。因此,我们不能根据词曲来考虑一般诗的基本格律。
关于押韵问题,陆志韦认为中国诗歌押韵并不困难。在古代最难的时候古韵也不过是二十二部。现在北京话中有十三辙,实际上用的韵比十三辙还要少。现代北方话的音缀只有四百多,加上平上去的变化,不算儿化间缀,也不过一千三百来个(英语和俄语就多得多,英语有八千多个),所以汉语诗歌押韵是容易的。卞之琳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补充陆志韦的意见,韵目在现代民间创作里简单化了,只有“三十辙”,押韵更容易,更成为我国语言的特长。但不应滥用有利条件,使有利化为不利。应当在押韵上也发挥我们语言的特长,使有利条件成为予我们更有利。他认为,在写较长的诗时,应该多变化,而不要一韵到底,简单化。他指出中国古代诗歌的脚韵安排也是复杂的。《诗经》里有“随韵”和“交韵”,后来的词里也有“随韵”,甚至有“抱韵”。现代民歌里也有“随韵”。《诗经》里甚至还有阴韵(实字带收尾虚字一起押韵)。根据中国时的历史看来,民歌成份较多的《诗经》,根据民间乐曲而定型的词,脚韵安排比较复杂。文人诗歌却是越到后来越复杂化了韵目,简单化了韵脚安排。今日为了避免单调,适应内容、情调的变化,押韵也较多变化,论理不会是脱离群众的。也应该说是传统的发展。邹荻帆也有同样的意见:押韵不要隔得太远,以免音韵不够鲜明;较长的诗不要一韵到底,以防单调。他说《文心雕龙》《章句》篇就有这样的话:“然两的辄易,则声韵微躁,百句不迁,则唇吻告劳。”押相近的韵就可,否则容易束缚思想。
看来,在押韵问题上的意见是大体上一致的。
关于节奏问题。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分歧较多。大约有这样几种关于形成节奏的意见:利且平仄(长短音或高低音)或强弱音;利用长短顿及长短音组;利用顿的整齐及有规律的变化;利用韵的疏密;使诗行符合一定的“基本音节组合形式”;在读法上,予轻短音一定的安排等。会上陆志韦、卞之琳、邹荻帆等同志又提出了他们的一些具体看法。
陆志韦认为每行要有几拍就是节奏问题。他说我们说话的时候,不会有意识地要说几拍,但是决不会长到喘不过一口气来。写诗也是这样,一行诗如果长到七拍,就难于一口气念下来,但也很难短到每行一拍二拍。马雅可夫斯基体是每行一二拍,但也是过了几个短句子后,就有一个较长的句子来调剂。所以拍数应该多少不必考虑,它不会成为问题的。拍与拍之间,一般的情况是时间差不多的。
他认为轻重音是节奏问题,但汉语中除了北京话轻重音清楚外,别的方言就少有这种明显的区别。关于平仄声调与节奏的问题,他认为按现在的方言将调分成平仄两类是很困难的。即如义旧诗,各地读法也不一样。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矩来说,节奏应在二四六上,可是有一种念法却是重音在一三五上。看来,律绝、古风、五七言诗除了平仄的关系,还有别的特点,不管你怎么念产,总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即总是二二的节奏再接一二或二一的节奏。他认为声调是可以动的。节奏的形式,无论古代,现代,无论民歌或是别的作品,主要是在停顿上。
卞之琳认为节奏在一般格律诗里应是特别整齐匀称,有特别显著的春笋。节奏的中心环节应是九和顿法(顿的内外关系)或者叫音组安排。汉语今天的口语休止方式不外四种:一字顿,二字顿,三字顿,四字顿。其中以二字顿和三字顿最多。运用到诗里也可以主要采用二字顿或三字顿,一字顿可以归附到其前或其后的二字顿上,四字顿尽量少用。这里,诗的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一致,也有区别。而且,汉语的词义也恰好最多以二字或三字作一单位。于是,我们没有象欧洲多数国家的格律诗划音步时硬把词和词义割裂开来的必要。在旧格律诗里,顿和音组多少还可能发生矛盾,而在白话诗里,也就是主要以四六言一路调子为基础的新诗里,音组和顿却可以完全一致了。
另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可当作技巧提倡或者值得考虑的问题,比如一行诗中用三字顿或二字顿,或者三字顿与二字顿的配搭,几行诗之间顿数(音组数)相同的情况之下,顿法(音组内容)相同或者不同的搭配,各有不同的作用;在诗中,虚字经常是轻音,可以轻读,平仄在五七言一路调子中,对节奏的作用明显,在四六言一路调子中则不起作用。这些都可以作为技巧来考虑。又今日说话式调子(四六言一路调子)的诗里,摆脱了作为基本考虑的平仄律,总还有和平仄律相当的讲究,才能使节奏特别显著。这种讲究就还是以二字顿(音组)和三字顿(音组)为基干的适当安排,而考虑到这种安排,却又要考虑平仄律的安排方法,从参差里求整齐的办法。
邹荻帆提出了他自己关于格律诗的看法,他认为诗的形式主要是两方面:句子和节。他认为徐迟四句一节,一句三顿或四顿的主张,不够多样。可以有:一种是每行顿数相等,行数也相等;一种是每行顿数整齐,每节行数相当的整齐;一种是每行顿数不整齐,行数整齐;一种是每行顿数相等,行数不等。还有象《浪淘沙》式的两阕中相当的行数与顿数的整齐,等等。总之格律根据的传统应该比律诗绝句要广。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

上一篇:论中很多人都同意这样的意见
下一篇:对于一般的节春天的概念及格律诗中的节奏进行了讨论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龙源网

 论文邦-值得您信赖的代发论文公司,论文发表网代理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经济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等

 论文发表服务!

 住建政研(北京)建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07007717号

 © 2009 lunwen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