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发表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每学年写一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写毕业论文发表打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读钱学森同志的谈话想到的
看了钱学森同志发表在今年《文艺研究》第一期关于文艺问题的谈话,真是十分兴奋。禁不住写这篇短文,也可以说是一封给《文艺研究》编辑部的信。钱学森同志是一个科学家,但他过去发表的关于思维科学的意见,由于它有广泛意义,不能不引起整个科学界和文化界的注意。这次他的谈话,接触到文艺方面的许多根本原则性的问题,我认为是应该受到文艺界,首先是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的。
钱学森同志不只一次地强调文艺界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结合的问题。这当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历史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一些先前为人们所承认、掌握,可说是已经成了常识的真理,在另一种历史情况下,又可能为人们所忽视冷漠和怀疑。中国的近几年里,大多数人始终在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但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在一些人那里中,也遭受冷漠和怀疑的境遇。一个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声誉的科学家,要我们重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们会有些什么感想?是感到应该诚恳地欢迎,还是认为“又是老一套”,是思想保守、僵化的表现呢?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在有些人的心日中便认为是保守、僵化。在这些人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产生在十九世纪的东西,怎么能适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需要?在生活急剧变化发展的历史列期,保守、僵化的人当然是有的,但他们不是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即使只看钱学森同志这次对文艺问题的谈话,便可以相信,鲜明地表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不但站在科学界而且站在思想界前列的这位科学家,思想却是极其活跃极有创造精神的。
对待马克思主义,当然要把它的精神实质、它的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和个别结论、个别词句区别开来,这在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看来,已经是一种常识。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当然不会预先对一百多年后在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留下现成的答案,但马克思、恩格斯留下了他们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本质是伟大的。这些观点和方法也要继续丰富和发展,但却是不会过时的。
钱学森同志谦逊地说,他对文艺界的情况不了解。他说社会科学界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崇拜西方,一是思想僵化。其实,文艺界何尝不是这样?这个分析对文艺界也是完全适用的。钱学森同志在自己的谈话里,给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根据新的经验、新的情况推进马克思主义,对外国资产阶级的著作既不简单地否定,也不是盲目吹捧,照搬而是采取分析的态度。在那些简单地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是一切都好,便是一切都坏,或在思想保守、僵化的人面前,像钱学森同志那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清醒的分析的态度,就显得特别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了。
在理论上,钱学森同志是一个革新家,他对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设想,本身就是大胆的,这需要敢于打破常规,需要有理论的勇气。钱学森同志鄙弃那种不顾现实生活的发展,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没有说过的便不敢说的庸人习气。因此,他也认为自己的许多意见是“离经”的,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里找不到的,但并不“叛道”,因为他不但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而且恰好是力求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
钱学森同志从整体,从整个科学文化的高度来观察个别的文化问题。使人看到他思路广阔;和那些眼光狭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不同,也和那些在国外的一本《大趋势》面前,便蒙头转向,不知所措的人不可同日而语。他的谈话的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