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的绊脚石应试教育--应该改革
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做到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
经历了从小小的教育论文发表到知名大学校长一波又一波的论文抄袭事件曝光后,各大学校与杂志社均加大了论文抄袭的检测,建议作者在发表论文时一定要注意抄袭过度,根据国家根据论文发表写作的相关规定,引用比列低于30%属于正常引用。
http://www.bjdfyc.com/Articleshow.asp?id=143
http://6077314.blog.hexun.com/
然而,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毫无起色。
相反,针对新规旧律,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形成了多项潜规则。
除本文开头提到的以外,还有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不得选拔性考试却依然在考,高中不得分快慢班或实验班,就变相成创新班……起码可数出八大令行不止的潜规则,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潜规则”其实是显规则、钱规则
“择校、择校费、奥数、升学率、重点班、违规补课、有偿家教、培训班,可以说条条让人闹心,件件让人操心。”
央视此番曝光,网友们纷纷拍手称快。
有网友称:“说实话这些潜规则已经不需要曝光,这八条潜规则是广为人知,学生家长是深受其害,但也只能逆来顺受默默接受。”
网友们总结,八大潜规则,全与钱有关。一名网友道出了“钱”与“潜规则”的暧昧纠缠:“当利益主宰教育时,各种唯利是图的教育手段便会层出不穷,即使政令禁令再多,教育机构同样会换汤不换药地换个马甲重新再来。”
教育失公平与“被自愿”的家长
网友们共鸣之余,开始反思。
“一切规则都源自于四个字———应试教育。学生因为考试而学习,教师因为应对考试而教育学生。”
“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则使得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潜规则成为学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压抑不住的冲动。”
不可否认,教育部门近年来在落实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等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教育潜规则的盛行,使教育部门的努力大打折扣,让公众觉得整个教育界乱象丛生,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
显然,清理“潜规则”及其产生的土壤,显得尤为迫切。
日前,袁贵仁接替周济,被任命 为教育部部长。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期待新任教育部长的“新火”,能烧向“教育潜规则”。10月26日,成都市教育局出台相关规定,涉及封杀奥数、清理中考加分、严禁违规补课、规范招生行为等一系列内容。谁知新规出台首日,来自各界的反对意见居然达2700条之多。
为什么一场推进素质教育的变革却招致如此非议,甚至有人公然断言“不可行!”
本报记者由此查阅了国家教育部近30年的相关文件以及浙江省近10年的教育规定后发现,成都“新规”并不新,光教育部出台的“减负令”就达49道之多。
浙江省教育厅在2005年、2007年就相继出台了两次关于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规,里面都明文提到严禁违规补课、规范招生行为等字眼。
无论文你是要职称论文发表、还是要医学论文发表,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杂志的真伪,鉴于现在发表论文出现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很多杂志社只顾自己挣钱,完全不顾论文发表后作者是否能顺利评上职称,是否能顺利毕业,在各大论文发表网的推波助澜下,演绎了无数的问题刊物,增刊、一号双刊、副刊、假刊、论文集等等,广大作者在选择论文代发机构时一定要注意对作者利益的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永远别轻信他们的诚信口号。
下一页:教育部长不改革就是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