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表职称论文?如何做到论文发表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如何选择论文发表网代发论文?
孔子讲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始于诚意正心,终于无声无臭。孔子教人以大学之道,首言: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继承尧舜十六字之心传,深知“道心惟微”,一个人的天良容易为人欲之私所侵扰,世俗之事所牵扯,就好象明镜为灰尘蒙蔽一样,失去了固有的光明,所以孔子特别提出“在明明德”。宋朱熹注解:明德者,人之所以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秉所拘,物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这正如释家所云:“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教有尘埃。”
孔子进一步谈到进修的步骤:“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同时,他因材旎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了不同的修养科目。他告诉颜回“克己复礼。”又叮嘱他:“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言,非礼毋动。”平素里在视听言动各方面下功夫,才养成他“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用之则行,舍之则芷”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他告诉子路:“修己以敬”。子路当时理解不够,孔子又引申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l这说明修身养性,是以诚敬为主。诚意正心是敬的内涵,所以子张问行,孔子也告诉他:“言忠信,行笃敬。”称郑国大夫子产有君子之道四,也以敬字为首。称齐国宰相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还告诉学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是行正道的好人,做事为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胸怀坦荡,理得心安;专谋利禄的小人,未得患得,既得患失,心中总不平安。历史上每个时代,炎黄子孙都会出现一些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歌可泣的事迹,文天祥的正气歌,岳武穆的满江红,蔺相如之完壁归赵,申包胥之哭秦庭,不胜枚举。小人则唯利是图,卖国卖友,杀妻烹子,只要对个人有利,则无所不为,这种人是既修不成身,也养不成性的。
孔子说养生之道,天人和而为一。中庸第一篇首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意思是:顺着气血的正常轨道运行,就是养生之道,不要加人为之勉强。他并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申论养气养生之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心之正,则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故其效验如此,此养气之深切,至人之所能,诚明之体现,非浅学者所能明。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