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某高校的在校生小林有许多被人称呼的“工作身份”——编辑、高校教师、期刊组稿人。然而他赖以谋生的工作就是为别人有偿代理发表论文。从中拿10%的提成。记者通过与小林的接触而他的工作逐渐了解。
要求代发论文的一天就有20多人,其中更是有高校教授。在小林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不到一个小时,已经有3个人在加小林的QQ,向他咨询论文发表事宜。尽管小林的“业务”QQ已经升级为会员,有着500人的上限,可空间早已被占满。而电话也经常响起, 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敲击键盘,小林很娴熟地将电脑中已经编辑好的各类可以代发的刊物以及价目表发给咨询的人。记者在一旁静观,这天加小林QQ的不下20人,从北京著名高校的副教授到普通本科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咨询、联系发表论文的。从咨询到谈妥,不过一刻钟。而与小林合作的期刊杂志就有70多家。借此长期合作的组稿关系,小林也拿下了好几家刊物的编辑,其中不乏各类核心期刊。甚至有某著名期刊编辑表示,如果他可以一个月给其刊物组稿10篇,就把他的名字挂到该期刊编辑之列。
而对如此的行为,小林表示做论文代理的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小林坚信:只要中国职称评定制度还在,他们的代发论文业务就有前景。这样的想法不得不让记者感叹,论文代理不仅是对学术的危害,同时侵害的还有人们对学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