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高校都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前要在公开出版的刊物甚至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或两篇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否则将不授予硕士学位,即制订并执行发表 论文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以下简称发表 论文的规定)。这一规定虽在产生之初有其合理性,如可以促使研究生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专业知识;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可以使学位论文评定的学术标准客观化,提高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伴随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普遍实行研究生扩招的政策,使研究生人数急剧增长,研究生要发表,高校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也要发表,而学术刊物过少,若要满足正常的要求,全国每年将出现十几万篇论文需要发表的缺口,因而研究生发表论文会有一定难度;二是使许多研究生产生较大压力,尤其是基础不扎实和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压力更大;三是有些研究生为了顺利获得学位,把经济领域里的“金钱交易行为”搬进学术领域,或者自费发表 论文,或者托门路、找关系发表 论文,甚至贿赂有关编辑或期刊发表 论文,这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精神,也加重了研究生的经济负担;四是迫使研究生一味追求发论文的速度,而忽视其论文的质量,特别是原创性论文少。尽管如此,短期内很多高校并不会改变这一规定。这一规定引起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争议也就不足为奇。赞成者认为,要求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就是给研究生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并且通过发论文可以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反对者则认为,这一规定只是产生大量学术垃圾,非但不能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反而会使研究生弄虚作假,败坏其学术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坦言,发论文等同于学位证书是非常荒谬的现象,其背后有一股魔力在推动,这就是对学术的评价被简单地量化了。湖南大学廖进中教授和赖明勇教授认为,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不要急于多发论文,其理由是:不筑高坝,提不高水位;随处发泄,做不成真学问、大学问;初出道者投稿时揣摩风气,投其(刊物)所好;论文发表后的沾沽自喜,得意忘形,产生“做学问不过如此”的错误概念。
这一现实使我们产生诸多疑问— 研究生怎样看待发论文的规定呢?在规定下研究生发论文的现状如何呢?硬性规定会使研究生产生心理压力吗?若取消研究生发论文的规定,研究生的学习压力会降低吗?对研究生进行调查,也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