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发表成绩评估标准 (一)优秀(90-100分) 1、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中国职称论文网密切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见,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4、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80-89分) 1.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较好地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论文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数据基本可靠,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 4.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三)中等(70-7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方法、技能。 2.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3.语句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具有一定的原始资料,但不够全面,加工整理也较差。 (四)及格(60-69分) 1、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 2、尚能联系审计或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一定分析和考证。 3、语句尚通顺,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有一定的论据。 4、原始资料不全,加工整理也较差。 (五)不及格(59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1、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没有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 2、论文缺乏中心,层次含混不清,缺少主要论据,或论据、论点与结论相互矛盾,语句不通顺。 3、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成果。 4、原始资料残缺不全,主要数据失真或已过时,加工整理极差。 5、论文字数不足3000字。
文学领域也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现在大家都承认理论批评赶不上创作的发展,我认为问题主要并不是理论批评文章太少,问题主要是理论还未能很好的回答文艺生活提出的问题,还不很善于对文艺的经验进行理论的总结。
我们的文艺批评就事论事的“手工业”方式,停留在对具体作品的介绍,解释,歌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说明了我们这方面的弱点。
理论上准备不足,这是未能克服这个弱点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如果和哲学界、经济学界比较起来,便会显得更加清楚。
文艺界历史上长期存在着“左”的教条主义的、机械论的观点,现在人们都激烈的反对这类观点,但真正从理论上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清理,这个工作可以说做得很差。例如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世界观和创作这些问题,过去对它们的处理的确存在着可以说是严重的“左”的片面性,但这是一些关系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本身有它们的复杂性。只有对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有了完整的理解,才能正确地批判“左”的片面性。
过去把政治和艺术完全对立起来,把政治标准绝对化,对文艺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和地位机械地理解,很不利于文艺的正常的发展。不可否认,几年来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纠正了过去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左”的思想,在比较合理地解决文艺、生活、政治的关系的条件下取得的。但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实践方面的好经验还需要正确地加以总结。不可否认,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有着认识上的分歧,还需要继续认真探讨。例如:在阶级社会里,或在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消失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能否把政治标准从文艺批评的标准中完全排除出去?能否从根本上否认“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个原理?这都是令人注目,不但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从理论上,从总结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澄清的问题。
只有从理论上解决,才能说是真正彻底的解决。如果在理论上含糊不清,心中无数,在反倾向的时候也就很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可否认,近几年,在克服“左”的思想的时候,有一些人对文艺的思想政治要求减弱了,另一方面也就是资产阶级思想有了某种程度的抬头,或在复苏。这里的原因不只一端,但在对待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没有全面地总结历史经验,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的偏离,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要反“左”。“左”的思想的确是影响深远的。但反“左”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应该完整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来进行,不能因为应付临时需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种实用主义态度最有害不过,它给我们带来思想混乱。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在现在不时可以发现。
基础理论有一部分研究文艺的社会本质,这主要是和世界观历史观相联系的,属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这个范围;也有一部分研究文艺的特殊本质,主要是和认识论相联系的,属于作为对生活的特殊的反映的文艺这个范围。后面这个部分,在过去“左”的思想的影响下,也同样没有得到真正科学的解决。形象思维的问题长期被忽视以至被排斥,便是一个突出的事实。
形象思维的问题,用马克思的说法,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的问题,是和文艺的所有基本问题相联结的。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逐步深入解决这个问题,对其他文艺的基本问题,对整个美学、文艺理论的认识,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论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的。这个问题现在正引起大家的重视。我认为,应用“新方法”去进行对艺术的研究,是一种进步的现象,不能采取保守、排斥的态度,但无论那种方法都不应该在还没有弄清楚以前便生吞活剥地硬套。而且有一个问题是特别重要的,像系统论等等这类跨学科的“新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呢?系统论等等能否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或者说,系统的方法,以至具体的学科的方法,例如心理学的方法,是用来丰富还是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方法论?它们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现实根据的。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