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在京主办的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第十七次讲座中,以从事历史地理及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研究见长的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图书馆馆长葛剑雄,针对什么是“中国”、什么是统一、应如何辩证地看待统一与分裂、中国未来的统一之路该如何走等问题,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几百名听众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副署长孙寿山,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总署纪检组组长宋明昌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孙文科、吴尚之、张毅君等饶有兴致地聆听了讲座。
统一与分裂,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究竟应如何判定统一,统一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统一与分裂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等,至今在学界和民众中仍然存有不少争论。为此,葛剑雄教授在名为《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的讲座中,从中国的含义演变、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贡献、统一的消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他指出,“中国”一词始见于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无论是其政治含义,还是民族含义、文化含义、地理或地域含义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讲中国的统一及分裂,就要搞清楚中国是什么,厘清中国的含义及历史演变。他认为,统一是一个政治概念,一个国家恢复了原来的领土就是统一,如果其中一部分脱离了或被他国占据,又未得到主权国认可即为分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的历史中,分裂的时间要长于统一的时间。他还就统一的贡献及消极作用条分缕析地进行了分析。
他特别强调,数千年的历史完全证明,在统一政权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和社会弊病的根源并不是统一本身,而是政治制度。同样,分裂社会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更不是战争和破坏所能造成的,而是冲击、消弱了旧制度的结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权制度暂时或局部解体的副产品。他相信,只要中国坚持并扩大改革开放,就一定能走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轮回。他还围绕血统认同、文化认同、市场认同、利益认同、观念认同、政治认同等方面,谈了自己对中国未来统一之路的认识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