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设为首页
论文邦,感恩回馈新老客户,发表论文即赠优惠劵(四种优惠券不能重复使用),每月前50名发表论文客户还可享受更大优惠,老顾客重复发表优惠更多哦! 欢迎踊跃投稿!即日起,关注论文邦公众微信平台更多优惠券等你来拿!
论文邦 >> 论文发表新闻 >> 论文发表,以问题的理解,研究1


论文发表,以问题的理解,研究1

日期:2009年12月21日   来源:来自网络   热度:
关于问题解决系统的研究 4.1 对问题解决的理解 在数学教育中,通常对问题解决的解释有五种[21]: ①是一种教学目的;②是一个过程;③是一种数学活动: ④是一种数学能力;⑤是一种教学形式。然而心理学中对 此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观点:①是指向某些目标的一系列智..
 

无论你是要职称论文发表、还是要教育论文发表,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杂志的真伪,鉴于现在发表论文出现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很多杂志社只顾自己挣钱,完全不顾论文发表后作者是否能顺利评上职称,是否能顺利毕业,在各大论文发表网的推波助澜下,演绎了无数的问题刊物,增刊、一号双刊、副刊、假刊、论文集等等,广大作者在选择论文代发机构时一定要注意对作者利益的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永远别轻信他们的诚信口号。
关于问题解决系统的研究
  4.1 对问题解决的理解
    在数学教育中,通常对问题解决的解释有五种[21]:  ①是一种教学目的;②是一个过程;③是一种数学活动:  ④是一种数学能力;⑤是一种教学形式。然而心理学中对  此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观点:①是指向某些目标的一系列智  力运算;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③作为学习的反面,  还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质和本质的概  念[30]。
  4.2  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
    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说法颇多,较早提出的是美国杜威的五步模式,还有英国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美国纽维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等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数学教育界流行最广的是波利亚的四阶段模式;在波氏模式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模式,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PSP构造的六步模式;我国专家提出的模式理论。可参见参考文献[31]、[32]、[33]。
4.3  问题解决策略举例
    问题解决的策略,参考文献[24]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①目标策略;②知觉策略;③模式识别策略;④问题转化策略;⑤特殊化策略;⑥逆向策略;⑦整体策略。参考文献[工9]中也提出了十条策略。参考文献[34]还对辩证思维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4.4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分析
    从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出发,参考文献[35]提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主要包括:①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问题的能力;②把问题数学化的能力;③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划归的能力;④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⑤进行数学计算和数学证明的能力;⑥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能力。
4.5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参考文献[36]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问题情境因素.(如问题的类型、难度、陈述方式等);②学习者个人的特征(如知识经验基础、个性品质等);③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策略(如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问题的要害等)。另可参见参考文献[37]。
5  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系统的研究
5.1  对问题解决教学的认识
    对问题解决教学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与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相对应,如参考文献[38];②作为数学教学的惟一形式,即所用教学内容都以问题形式出现,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的;③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如参考文献[39]。
5.2  对问题解决教学功能的认识
    无论对问题解决教学做怎样的理解,它都应该发挥多种功能。比如:①教学功能;②培养功能;③发展功能;④控制功能[40]。
5.3  数学课程中的问题解决
    作为一种过渡形式,英国在高中设立了问题解决课程,其目的在于止学生认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树立起对自身数学能力的信心。其主要内容包括[41]:①如何开展数学探究;②如何组织数学问题;③数学模型化;④数学交流;⑤个案研究;⑥数学问题。
5.4  问题解决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美国贝尔在参考文献[42]中,以解题的模式为基础,构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五步模式:①以一般形式提出问题;②把问题重述为可解的形式;③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④检验假设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⑤检验问题的解的分析解决的方法。前苏联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中也包括了一套十分完整的实施方法[2]。我国袁小明先生在参考文献[43]中,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具有“‘以教材为中心’选编问题;通过对教法的改革开拓问题的教育价值;注意解题的归纳与思维的训练”三个特征的“中国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5.5  问题解决教学的原则和教学建议
    问题解决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可列举许多,比如贝尔在参考文献[42]中就提出了14条,如鼓励学生提问题、提问题、再提问题(第5条),创造一个解题的、轻松的、无压力的气氛(第9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问题解决教学应该充分注重教认知过程、教问题结构的形成、教模式再认、教问题解决的程序、教知识结构的形成、教能力倾向等等[32];参考文献[24]、  [44]也提出了若干条问题解决教学的建议。
6  有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1)在我国现行的教材体系和教学要求之下,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定位问题是一个首要前提。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方能卓有成效地研究相关问题。当然这并不排除以改革的眼光仅从某一角度开展一些局部的探索。
    (2)可以说到目前为此,我们还没有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否应该系统地开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为此,当然还要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结构作静态的和动态的分析。
    (3)数学应用题,乃至数学建模,对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数学探索性问题,对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结构,乃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都应该大力开展探索。
    (4)通过课堂提问(包括口头提问和书面提问)设置问题情景,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而这一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应努力尽快开展实质性的研究。
    (5)心理学界和数学界也都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卓有成效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但决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6)笔者主张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可望建立起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大钧。当代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走向.教育研    究,1994(10)
2  毕淑芝等.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3
3  徐利治.漫谈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大连:  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  徐利治等.数学与思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5  [法]雅克.阿达玛等著,陈植荫等译。数学领域中    的发明心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6  [英]伊姆雷,拉卡托斯著,康宏逵译.证明与反  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  [美]戴维斯著,王前等译.数学经验.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1991
8  赵雄辉.数学教育改革的三次国际性浪潮及其启  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6(8~9)
9  张乃达.按思维发展规律进行解题教学.福建.  数学,1985(2)
10研究小组.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数学教学,  1993(3)
11  张国杰.数学学习论导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5
12  杨骞等.数学问题教学浅淡.西藏教育,1991(1)
13  陈昌平.关于问题解决.数学教学,1995(6)
14 A.H.Schoenfeld.A.Brief and biased history of problem  solving,1987
15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9
16  戴再平等.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6
17  王秋海.“数学问题”探析.数学教育学报,1996    (3)
  18  李玮.试论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说.上海教育科    研,1995(9)
  19  李国友.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数学途径.数    学教学,1992(2)
20  孙联荣。日本数学教育中的“课题学习”.数学教    学,1993(2)
2l  任子朝.谈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数学通报,    .1988(3)
x  顾泠源.青浦经验.课程.教材.教法,1997,l
23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24  王延文等.“问题解决”及其研究综述.数学教育    学报,1995(3)
25  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26  刘兼等.中学数学教材应该改革.教育研究,1989    (4)
27  王慧斌.开放性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教学,1989    (3)
28  课题组.“在会考后的高考中考查数学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续).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5)
29  李正银.数学应用的不同层次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数学教育学报,1997(1)
30  毕恩材.问题解决研究.数学教育学报,1996(1)
31  曹才翰等.数学教育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32  张维忠等.数学教育研究新论.成都: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1995
33  朱德全等.关于数学问题解决中思维模式的再反馈    分析.数学教育学报,1996(4)
34  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
35  孙宏安.数学能力新探.课程.教材.教法,1996    (7)
36  郑君文等.数学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37  毛鸿翔等.数学教学与学习心理学.沈阳:辽宁教  育出版社,1988
38  刘俊杰等译.问题求解——数学教学的第三维.数    学教师,1988(10)
39陈在端.“问题解决”中的过渡性.数学教师,    1997(1)
40  斯涅普坎著,时勘等译.数学教学心理学.重庆:  重庆出版社,1987
41齐建华.英国数学课程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思考.课  程.教材.教法,1995(8)
42  贝尔著,许振声等译.中学数学的教与学.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43  袁小明.关于中国式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数学教  育学报,1994(1)
44  肖柏荣.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分析与教学途径.数  学教育学报,1994(1)
[本文原刊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0)]
•积淀与蜕变:古代语文教育思想浅论
 

上一篇:论文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导读1
下一篇:发表论文, [关键词] 古代 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1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龙源网

 论文邦-值得您信赖的代发论文公司,论文发表网代理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经济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等

 论文发表服务!

 住建政研(北京)建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07007717号

 © 2009 lunwen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