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做到论文发表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如何选择论文发表网代发论文?
妇孺皆知的王小妹
焦裕禄在尉氏树起的第一个女省劳动模范
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焦裕禄重视培养青年和妇女干部,王小妹就是这批干部的■■者。王小妹在尉氏风风火火50年,成为尉氏的长青树,女强人。当你走进尉氏县城,不出三天,你就会听到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王小妹。王小妹何其人也?她恁啥有这么大的魅力,而名扬尉氏?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因为她与焦裕禄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那是1950年秋末的一天中午。大营的尚王庄村头的一条路上,一年年青女孩,赶着拖车往村里走,迎面碰上几个穿破中山装的干部,每人身上挎着盒子枪。当他们与这个年青女孩相遇时,他们停了下来,走在前面的一位中年干部和蔼亲切地问:“大妹子,干啥去啊?”
“犁地去啦!”“我叫什么名字?犁地耙地都会吗?”
“我叫王小妹,这活难不住我。”俺就跟爷爷学会了。“
中年人热情地鼓励说:“妹子,你一定是个好样的。大家应该好好向你学习。”当王小妹第二次见到这个中年人即是在区上认识的区长焦裕禄。焦裕禄兼团县委副书记,是焦裕禄介绍王小妹第一打横加入了共青团,还让王小妹到县里作耕地表演。焦裕禄编了顺口溜表扬王小妹:“王小妹十七岁,耕地耙地她都会……学习王小妹,争当青年先锋队。”县委作出决定,授予王小妹为劳动模范。1951年,王小妹参加了河南省首届团代会。她第一次进城,在街上迷了路。焦裕禄知道了这件事,会议结束了,焦裕禄领着她逛大街,进商店。焦裕禄指着一件件商品说:“你知不知道,店里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吗?这可都是工人同志生产的。你回去以后,要领导农民好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工人,让工人生产出更多的好商品来。”
按照焦书记的指示,王小妹回到家乡后,组建了全区第一个农业互助组,王小妹担任组长,也是全县农业互助组唯一的女组长。1952年王小妹调到团县委工作。上任的第一天,焦裕禄谆谆告诫她说:“王小妹同志,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是党培养的干部,不要在生活上吃穿,要在工作上比贡献,不要忘记自己是贫苦农民的女儿,不要脱离群众。”王小妹由于家穷,没上过学,一解放就参加工作,没文化。焦裕禄就教王小妹识字,曾一笔一划地教她。毛主席、共产党、工人、农民、东西南北中等一些常用字。那时还没有提扫盲,但王小妹已是焦裕禄扫除的尉氏第一个文盲。
10年过去了,1962年春,焦裕禄从洛阳调回尉氏工作,王小妹已是大营公社的妇联主任。他们一见面焦裕禄说:“小妹,你可是长高了,发胖了!”王小妹看到焦裕禄仍和以前一样的青瘦,关心地问:“焦书记,现在的条件好了,你咋还没吃胖啊!”“我就这个样,天天吃肉也不会胖的。”后来听徐俊雅说:“焦裕禄有肝病。”农村有个土方,青枣晒干煮煮吃能养肝。王小妹弄了六七门新摘下来的青枣送到县城。焦裕禄问王小妹:“这枣是买来的还是平调生产队的?”王小妹说:“是我买的。”焦裕禄不相信地问:“多少钱一斤?”王小妹回答:“5分。”焦裕禄这才放心,他对王小妹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是困难时期,也是考验干部的时候。我们可不能往下伸手,白吃群众用血汗换来的东西。”王小妹牢记焦裕禄的教诲,身在农村,心学农民,勤奋为党工作,在妇女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做出了突出贡献。王小妹在蔡庄先后工作了5年,全乡□个村,王小妹已跑过一遍。50年代,在蔡庄,没有不知道王小妹的,蔡庄的每个村庄没有王小妹不知道的。50年代,妇女尚未解放,乡政府工作人员,女同志只有一个,这就是妇女主任,所以只要王小妹一进村,村上男男女女、大人小孩无人不知道的,都喊她王小妹。上年纪的人将她当成亲闺女,年轻人则把她当成小妹妹。王小妹泼辣朴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50看过去了,蔡庄心庄的几位花甲之人,整在一起,一提王小妹,仍赞不绝口。■■■吴廷■说吧,王小妹宣传婚姻法,到俺村。组建一个秧歌队,那时我们年轻,她到我家做工作,叫我参加秧歌队。俺村上男的参加了■个人,姑娘参加了14人,16个人的秧歌队在村南地的场上,排了一天,王小妹做示范,带领我们跳。化装也很简单,男的发一条白毛巾,女的发一条红布条。第二天我们就在俺村的场■上,给老少爷们跳秧歌。等人已聚拢的多了,我们跳一阵子,在场边休息。王小妹宣读婚姻法。她将婚姻法编成顺口溜:新社会变了天,男女同样把身翻。自由恋爱幸福多,父母包办要不得。结婚需要去登记,两人年龄要注意,女十八岁男二十,年龄小了不能做夫妻。王小妹带着秧歌队跑遍了蔡庄北半乡,她为了配合征兵工作,有学校的腰鼓队,还有演唱队,戏剧小段《小二黑结婚》在蔡庄乡巡回演出。后来反右时,由于王小妹性情直爽,爱管闲事,受到株连,被下放劳动一个时期,心中有怨气。1962年6月,她一听说焦裕禄回尉氏工作,好似要见到亲人一样,跑到尉氏见焦裕禄。她一见焦裕禄禁不住痛哭起来。哭诉她的委屈,一哭就是二个小时。焦裕禄没有制止她,劝慰她,等王小妹不哭了,不说了,焦裕禄给她倒了一杯水,关切的对王小妹说:“王小妹啊!咱们十年没见面了,一见面你就哭得一踏糊涂,你是用眼泪给了我个见面礼!”他又安慰说:“这样也好,把心里的怨气哭出来 ,比憋在心里好!咱们建设社会主义,还没现成的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坎坷、有曲折、有教训,你受了些委屈,我很理解你,同情你。你是苦水里泡大的,你决不会反常,说党的坏话。你要相信党,党是讲实事求是的。错了的改,对了的坚持。我们共产党人有坚持真理的勇气,也有改正错误的勇气。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不还是好同志吗?”王小妹依然■怨地说:“我说的话,做的事,就没错,是他们上纲上线的,这不是整人吗!这个干部我不干了,我还回家当农民去!”焦裕禄哈哈地笑着说:“受了点委屈挫折,就打退堂鼓了,撂挑子不干了,这可不是王小妹说的话呀!党的政策是好的,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有偏差、失误,运动一来有些人头脑发热,有些过头、过激的作法,这都是难免的。但我们要相信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摸索出新的经验,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摸索经验,走出一条新路,要摸索是要付出代价的。是不是这个理啊!王小妹,我们是共产党人,党的事业是高于一切的,至于我们个人的利害得失,啥时候都要放到第二位,第三位。”
训练班结束后,焦裕禄同志下乡去了,走村串户组织农民,大闹春耕生产高潮去了。有群众问他:老焦,你咋不歇几天呀!他爽朗的回答:“一年之际在于春么,你们忙的不分白天默认,我哪有心歇息啊!”
这天,风和日丽,焦裕禄带着唐发尧等五位同志,背着盒子枪,徒步走到大营区的上五村。忽然听到“吁吁喔喔——”地传来了一个姑娘吃吆喝。他们定睛一望,瞧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瘦瘦的中等个头,卷着裤腿儿,手持长鞭,赶着牛,拉着双铧犁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
此情此景引起老焦的兴趣,他们一行五人加快了脚步。老焦面带笑容开口问道:“妹子,干啥去啦?”她答道:“俺犁地去了,刚从地里回来。”
老焦又问:“你姓啥?叫什么名字?犁地、耙地,耕地都会么?”
小姑娘用手抿了抿前额的头发,有点羞涩的笑着答道:“我叫王小妹。这活难不住俺,这活早就跟爷爷学会了。”
焦裕禄一听喜在眉间,笑在脸上称赞道:“好妹子,你真是好样儿的。大家应向你好好学习哩!”
那里,虽然解放了,五星红旗飘起来了,政治上翻身,由于受封建意识的长期束缚,妇女自身还没得到彻底解放,自然是像王小妹这样下地干农活的妇女,犹如凤毛麟角了。
焦裕禄回到县委的当天,向县委作了认真的汇报工作,并详细介绍了王小妹的情况。为了让妇女冲破封建意识的牢笼,解放生产力,应发动妇女们走出家门,和男子汉一样参加农业大生产,参加祖国的大建设。焦裕禄请求县委,树立王小妹这个典型,大力开展春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建设新农村,县委同意了他的意见。
说来也巧,新闻媒体■中了王小妹。以显著夺目的位置刊登了王小妹的事迹。“上王有个王小妹,小小年纪17岁,犁地、耙地她都会,■搂播种……”就这样,王小妹的事迹像插上翅膀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事迹后来又印在扫盲课本上发遍中州大地。
事物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它。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不大相信地说:“嗨,黄毛丫头会个啥,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的稀奇事儿,净瞎吹。”
为了解除疑虑,教育大家,树立样板,中共尉氏县委召开的一年一度的春节劳模会上,焦裕禄亲自在南关农场组织了“考模”表演。专门准备上两匹骡马,一副七寸步犁,以备表演。
这天风和日丽,气候宜人,像下了请帖一样,男女老少,蜂拥而来,比万人大会的人还多,小孩子骑在大众的脖子上,附近的墙上、树上像娃娃山那样美好。参加劳模会的男女们,个个全神贯注,倾心自问,照相机“咔嚓、咔嚓”留下美好的记忆。只见王小妹神情贯注,“嘎”的一声响鞭,划破升空,“嘚儿!吁吁!喔喔!哒哒——”轻便自如地开犁了。沉睡的大地苏醒了,唰唰地翻起了浪花,掌声、笑声从心中升腾。没犁三遭儿,农民们咋舌称道:“嗯——真中!”就连原来说黄毛丫头会个啥的人,在现也说天变了人也变了——服气。
从这儿以后,王小妹的事迹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全县青年妇女争先恐后地学习王小妹,效仿王小妹。后来,她在党的关怀下,成为一名出色的女干部。如今王小妹已是鹤发童颜,享受着三代人的幸福生活。这次采访王小妹,提起焦裕禄对她关心和培养,一口气说了老半天,心中的话才是个开头……
经过这两期训练班的举办,为尉氏干部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奠基作用,为本县的工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参加过训练班的学员,踏着焦裕禄的足迹走,按他说的办事,后来有的成为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大部分晋升为科局级领导干部,还有几位晋升到乃至处级、地市级干部,工作做的出色,令人满意。如今他们光荣退休,沐浴着天伦之乐的生活。如今时隔半个世纪,只要跟他们提起参加训练班的事儿,他们如当年与焦裕禄一想没二样,把焦裕禄说的神仙一样的尊重敬仰钦佩……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