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在晚唐,唐彦谦诗学李商隐而颇有心得,似乎可作昆体诗人之前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十二引《蔡宽夫诗话》曰:“初沿袭五代文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天禧之间,杨文公、刘中山、钱思公专喜义山诗,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而文公尤酷喜唐彦谦诗,至亲书以自随。”《杨文公谈苑》中又云:“鹿门先生唐彦谦为诗学李商隐,得其清峭感怆,盖圣人之一体也。”足见杨亿对唐彦谦诗很有好感,认为他发展了李商隐诗“清峭感怆”的一面。而黄庭坚对这位诗人同样持欣赏态度。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杨大年、刘子仪
皆喜唐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亲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亦不以杨、刘为过。”
同样的效仿楷式使杨亿与黄庭坚拥有了创作上的共同财富,也为黄庭坚接受杨亿的诗学思想打下了心理基础。黄庭坚由学李、学唐而学杜,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昆体诗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