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两年来,各出版单位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相关图书有200多种。其中,有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景纪实,也有中国抗日英雄人物传记;有对历史的宏观纵览,也有对战争的局部再现;有表现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也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有客观叙述历史的纪实,也有原创创
作小说以及对日本侵华战争深层次的反思。
文献纪实——突出全民抗战特点
每一个时代发生的故事,会随着亲历者的逝去而湮灭。因此,事件只有沉淀为文献资料,才能真正成为让后人铭记的历史。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各出版社保存并挖掘出一批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的最新档案资料和影像证据。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抗战文献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日军占领时期的上海》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北京出版社的《百姓抗战故事》等。其中,《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一书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战史专家集体创作而成,首次对国共两党的抗日壮举进行了客观、全面、系统的梳理。
《上海时代》的作者松本重治是日本前首相近卫的智囊和“私人驻华代表”,自1932年以日本同盟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名义派驻上海之后,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广泛的人脉,跻身中国上流社会和国民党党政军财各界,深深地介入到中日关系的内幕层次及许多与此相关的重要国际事务,后又成为对汪精卫集团诱降活动的主要策划与参与者之一。这本书娓娓追述这段经历,再现出那个年代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历史画面,同时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极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被认为是战后日本最有分量的政治外交回忆录之一。
纪实文学作品《中国远征军纪事本末》分为上下两卷,上为人物卷,下为战役卷。人物卷选取中国远征军当中中方亲临一线的战将,或者总体上运筹帷幄有实绩的将领,以及美、英两国战绩最突出的将领。《战役卷》分述中国远征军自入缅作战至驻印军、滇西远征军会师之时的所有重大战役。《人物卷》和《战役卷》相对照,经纬交叉,便于读者形成清晰的整体印象。而东方出版社的《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则记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主持参与和亲历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和评价了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成败得失。
199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东北抗日游击日记》。这本书真实记录了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3月至1945年12月期间异常艰苦的斗争生活和奋勇抗日的英雄事迹,真实地记录了东北抗日联军同日伪军斗争的过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2010年9月,人民社将重新修订出版此书。该书内容为周保中将军在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期间写的日记。周保中将军为抗联的主要领导人,“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武装,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后在日伪军的猖狂进逼下率部越境赴苏联,到抗战后期率抗联协助苏军出兵东北。
李兆麟是东北另一个抗日英雄,他在辽河岸边、兴安岭上战斗了14个春秋。《李兆麟传》再现了在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苦难岁月,为洗雪国耻、救民水火,他投笔从戎,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在饥寒交迫中苦苦坚持,终于迎来了祖国和家乡的光复。抗战胜利后,他又为争取和平民主和建立人民东北,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东京大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日记》收录了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1946年3月~5月日记的全部内容,大体上记录了他奔赴东京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工作初期的所见所闻,包括对法庭和11国法官的介绍,对战后日本社会的观察,对当时复杂、微妙的国际关系的理解。由于作者是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他观察、分析事物的角度、见识非同寻常。其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都有某种不可替代性,行文也颇具可读性。书中还配有2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详细介绍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犯下的种种罪行,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全过程,介绍了法庭审判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留下的遗憾。
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10年8月最新推出的《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作者为薛岳、杜聿明等。薛岳原为抗日战争时期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杜聿明原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副司令兼第五军军长。本套书包括《七七事变》、《湖南会战》、《晋绥抗战》、《闽浙赣粤桂黔滇抗战》、《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远征印缅抗战》、《中原抗战》等10册,分战场描述了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的各个侧面。书稿全部由“三亲”史料编辑而成,作者均为原国民党抗日将领,数量达百余名。
江苏人民出版社则出版了《拉贝日记》和《约翰·拉贝画传》。约翰·拉贝,在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被誉为“南京的辛德勒”。他在1937至1938年日军占领南京期间,救助了大约25万中国平民,并留下了一份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战争日记。《拉贝日记》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日军侵占南京的残暴罪行,以及拉贝先生为南京数十万平民提供安全保护,使他们免遭日军屠杀的人道主义行为,向世人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文明必将战胜野蛮的历史真理。《约翰·拉贝画传》以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展示了拉贝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了解和研究拉贝其人和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均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原创文学——讴歌中华民族精神
除了保存历史真实的文献纪实作品,各出版社还推出了一批反映中国人民抗战的原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用细腻凝重的笔触,讲述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马上天下》、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我的兄弟叫顺溜》、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等。
长篇小说《遍地狼烟》讲述了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年轻人的抗战传奇,一个神奇枪王、抗战勇士的艰难成长之路。一方面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积极正确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片面抗战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八路军新四军全传》则堪称全面反映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文学长卷。书中既写到国共两党高层领导,也写到八路军、新四军的基层官兵,既展现了广大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又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
长期以来,杨靖宇和抗联一路军颇具传奇的征战历程是文学创作的热点。《长白山抗联故事》(上、下)共收录抗联故事220篇。其中,60年代老前辈创作的抗联故事112篇,80年代老师们创作的抗联故事60篇,根据抗联老战士和知情人口述史料整理的新故事50篇,基本上把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三代抗联故事作者的作品纳入其中,囊括了长白山抗联斗争史的方方面面。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万家岭大捷》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万家内岭大捷的长篇纪实文学,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万家岭大捷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在民族危急关头,中国军人舍身报国的生命激情,塑造了薛岳、吴奇伟、王耀武、王敬之、王隆基、商震、俞济时等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英雄群像。再现了无数热血男儿国难当头前仆后继血洒疆场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抵抗——黄显声辽西抗战纪事》也是一部纪实小说,它以黄显声这个历史人物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辽西抗战中以黄显声为代表的东北军、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入侵者的正义行动,这一行动推动了辽西抗战和热河抗战。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组织牵头编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山西抗战文学》(上、下卷)。该书以作家的出生年月为序,收录了1937年至1945年间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活动过的作家的以抗战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对作者生平、创作特点进行点评。
宗璞的《野葫芦引系列》包括《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是反映中国知识分子抗战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从“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写起,刻画出知识阶层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气节和品格。《东藏记》继续《南渡记》的故事,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师生们艰苦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西征记》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走上战场,用鲜血和生命和日本侵略者决战。这部小说血肉丰满,活力充盈,如静水深流,清而不浅,浩而不湍,是一部少见的反映知识分子抗战的长篇小说佳作。其中《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学术研究——彰显军事与历史价值
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最为惊心动魄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在其14年的历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太多。65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历史、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未曾间断,近年来,更是出版了不少学术成果。
由解放军出版社推出,军事科学院军史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岳思平著作的《八路军战史》,是一部从整体上全面记述八路军光辉战斗历程的学术性著作。全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充分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作战原则、光辉业绩、征战历程、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个人及其先进事迹。
《战争遗留问题的源头——东京审判与旧金山和约》向人们展示了战争遗留问题的全部历史过程,探讨了战争遗留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了战后中国与世界局势的巨大变化,叙述了战后国民政府“以德报怨”睦邻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战后盟国对日本管制及其局势演变的情况,也论述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成立与基本运作的情况,论证了《旧金山和约》的订立与《日台条约》签署与战争遗留问题的关系,提出了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理论和若干实践经验。
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违背历史事实的问题曾广受争议,随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教科书问题远远没有完结。《纠正被歪曲的历史——对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剖析》详细介绍了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经历了战后教育改革、审定教科书、教科书“改善”和教科书“改恶”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国际或国内背景。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通过带有靖国意义的神话教育、歪曲历史真实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以及推诿战争责任的“大东亚圣战”教育等,将青少年一代引向狭隘的爱国主义和偏激的民族主义的歧途。该书对人们了解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十分有益。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韩永利的《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年~1945年》,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系统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战略成功实施与中国抗日战场的关系,考证了战时美国大战略的运行轨迹及其在每一关键阶段中对中国战场的依赖。论证了中国抗日战场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是对以往中国战场战略作用,战时中美关系研究中不足之处的有益补充。
此外,武汉大学出版社还推出了《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系列丛书。该丛书共分10册,分别从战时英国、德国、美国对华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中国抗日战争与日本世界战略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是一本论文集,在已有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分3编11个专题,呈现了不同作者对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这一命题的多种理解和解读。《铁流》则是一套反映新四军历史经验和我军优良传统的系列丛书,具有军事与历史价值,目前已有20辑列入出版计划,已出版16辑。《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的作者萨苏曾旅居日本多年,出版多部有广泛影响的抗战类图书。本书利用日方的战记、新闻报道、私人日记等资料,与中方记载互证,挖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抗战史实和历史细节,作者考据严谨,历史态度客观,善于分析日方心理,加之大量照片,价值颇大。
论文邦论文发表网提供论文发表服务有:职称论文发表、毕业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 、会计论文发表 、工程论文发表 、经济论文发表等论文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