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做到论文发表既能正常引用又不抄袭呢?如何选择论文发表网代发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的发表
写教育科研论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表,研究工作者不能闭关自守,不能让研究成果埋没在书斋里,必须善于对外交流,增强自我推销、自我宣传的意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更大意义上的社会价值。日本“推销大王”齐藤之助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人人都是自己的推销员,不管你是什么人,若要达到你的目的,就必须具备向社会进行自我推销的能力。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你能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你如何进行自我推销。这个观点对一切科研工作者不无裨益。
论文发表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会议论文集出版、期刊上发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交流。
1.论文在会议论文集上发表
会议论文一般是在开会半年前就发出征文通知或专门约稿,会议主办单位在收到稿件后,组织专人审稿,决定录用、不录用或退稿修改。会议召开后由主办单位出版会议论文集。有的会议则要求作者按会议统一格式要求及份数,自行打印单行本,邮寄或带至会议。以上两种情况均要由主办单位和作者单位所承认。有的会议还颁发论文证书或评选优秀论文。
2.论文在期刊上发表
论文在期刊上发表的过程如下:
(1)将论文投寄到期刊编辑部,由编辑人员收稿登记。投稿的方式有邮寄手抄文字稿、电脑打印稿、电子邮件发送电子稿等。
投稿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寻找“产销对路”的期刊。投稿是为了发表,要达到此目的,在写作前要了解和考虑以下情况:向什么刊物投稿,该刊的宗旨、读者对象,纳稿的范围、性质、水准等。由此决定自己撰写论文的文体、内容、篇幅等。总之,要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投稿,加强投稿针对性,提高投稿命中率。
2)进行质量自测。作者在投稿前要预测、核定自己文稿的发表价值,即文稿想说明什么问题,是否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是否已有雷同的文章已经发表了,文章是绐哪些读者看的,等等。在论文写作方面,论文的书写格式、术语、图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符合规范性要求等。
3)论文原稿十忌。一忌字迹潦草;二忌标点混乱;三忌规格不一;四忌生造汉字;五忌抄写不校;六忌外文草写;七忌铅笔修改;八忌符号不明;九忌划改过乱;十忌半成品发稿。
4)不能一稿多投,应把原稿投寄编辑部,自己保留一份完整的底稿。按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在30日内或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不能将稿件投到其他地方。
5)按出版单位所要求的投寄方式投寄文稿。文稿上要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以便编辑与作者能及时取得联系。
(2)责任编辑对论文初审,要对论文的学术水平、科学价值、语言文字等方面作出书面评价,并结合本刊性质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拟采用,或退修,或退稿,或送专家审阅。
(3)对有送审价值的文章,要找l~2名有关专家审查。
(4)对专家审查意见,编辑经过整理后,必要时转交作者进行修改,或说明不宜采用。专家审稿意见对论文发表很重要,但最后稿件采用与否由刊物主编决定。
(5)编辑部或编委会(一般是通过主编)根据审稿意见,确定稿件取舍。要注意的是,在接到退稿信后,不要埋怨和急躁,要冷静分析原因,是专业不对口,还是论文过长,可进行修改或改投其他期刊。
(6)对决定采用的稿件,编辑部进行编辑加工、定稿发排、印刷、出版、发行。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领
教育科研的论文和一切科研论文一样,应从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上分析,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面对教改。注重实用
教育研究是实践的科学,必须与教改实践相结合;选好教育科研课题,就为论文写作成功地迈出关键的第一步。教育科研论文要从事实材料出发,为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不要热衷于从定义出发,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实际相脱节,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研究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离开了广阔的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只能是“无源之水”和“沙漠之舟”。因此,教育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是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教育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理论只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建造理论的摩天大厦。
(二)锐意创新
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说的:论文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必须要有创见。一篇教育科研论文,也必须要给读者一些新的东西:或发现别人尚未涉足的新问题;或采用新角度、新方法,对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新结论;或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发掘出新意;或在参与论争的课题中,提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新结论;或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和实验所得)来论证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提出新设想、新见解;或运用中外教育领域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和概念,来增强教育研究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总之,创造性是论文的生命,衡量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价值与水平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表述有用的新成果。
(三)要有理论色彩
与新成果相对应的是,教育研究论文要有理论色彩,既不仅要提出新思想、新经验,还要以理论为纲,总结提炼出明确的新论点,并用确凿的论据来论证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科研论文与经验总结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如下。
(1)从理论深度来说。经验总结是对经验、材料的一般阐述与概括,反映的往往是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一些现象;科研论文则要用充分的材料、严谨周密地论证一个明确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反映矛盾的普遍性和本质观点。
(2)从材料获取来说。经验总结所获取的材料,一般是自然或自发的积累;科研论文则通过科学手段,如调查、观察、实验和文献检索等,去获取更为充分、典型的材料。
(3)从文章写作来说。经验总结往往是平铺直叙,概括与提炼比较粗糙,缺少充分的论证,一般只是在最后总结出心得和体会;科研论文则是对材料进行精细的选择与处理,用精当、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与说服力。
(4)从应用价值来说。经验总结一般比较具体、匕较实用,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下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科研论文比较抽象和概括,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在更高的层次上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有更大、更强的指导意义。广大教师和干部有许多丰富的经验,这是一项宝贵的财富,但是仅有经验是不够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日常经验只能抓住事物诱人的外观,如果根据这种经验判断问题,那么科学的真理就显得不近情理了。”所以经验应提高到科研论文或近似科研论文的水平。
(四)论据要充分、典型、新颖
教育研究属于应用研究,因此,教育科研论文不能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理论一大套,颇具声势,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很少甚至没有材料。这种论文空洞无物,有骨无肉,枯燥无味,没有说服力。这就是有些专家学者专门指出的:“理论脱离实际,内容贫乏,理论空泛,洋教条味重。”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文章洋洋万言,头头是道,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形成“不结果实的花”。.好看倒是好看,却空谈无补于实际,与教育改革不沾边。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一是转变观念,清除“儒家重义理,轻实用功利,视实际知识为浅薄和雕虫小技”的旧观念,要明白一打空洞无物的“理论”,也许不如一篇对教改实际有所裨益的经验型论文;二是克服治学态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不能只图快,图轻便省事,满足于那种“剪刀加糨糊”的“理论研究”;三是增强主动服务的精神与意识,从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一手材料的搜集,到研究成果的应用,都要走出书斋,躬身实践,深入教育第一线,与教改实际相结合,主动地“寻上门去”,开辟“试验田”,努力实践,勇于探索,研究新情况,传播新信息,指导新试验,解决新问题。这种通过观察、体验、调查研究、探索、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手段和现场搜集到的事实和数据材料,与各种文献资料、书报、杂志等记载中搜集的理论和事实材料相结合,进而在思考、分析、研究以上两种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理和生发后而获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高层次的新材料。这种新材料更为典型、更为新颖,正是作者提出独创性意见(观点、论点)的基础和源泉,也为论证中心论点提供了充分而强有力的论据。
(五)好文章“三要素”缺一不可
有人把文章的主题、素材和结构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血肉和骨骼。主题使文章言之有物,素材使文章言之有理,结构使文章言之有序。可见此三者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要写好文章此三者不容忽视、缺一不可。另外,主题统率素材,主题也统率着文章的结构,明确这一点对写好论文是十分有利的。教育科研论文既称之为论文,也就必然要受写作规律的支配,以上“三要素”也就缺一不可。
三、教育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
文章的体裁,可以百花齐放任君选择;文章的内容也可以百家争鸣标新立异。但是当你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时,却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文体格式是文章经过长期发展过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结构模式。20世纪以来,知识量急剧膨胀,信息量也成指数级增大,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使大家区分和选择利用信息增加了难度。为了更经济、更有效地储存、交流信息,论文的格式越来越统一,这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趋势。许多国际组织先后提出了统一的科研论文文体格式方案,如1978年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部组织制定的《温哥华宣言》等。我国国家标准局也于工988年制定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教育科研论文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但论文撰写体例,也应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当然,根据不同的需求,格式内容也可以作适当的改变,这从第六章介绍的论文格式中可以略见一斑。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格式。
(一)文题(标题、题名)
论文标题可有题名、总题名和副题名之分。论文标题必须简要地表达其论述的内容,易于理解识别,同时也要适用于标引和检索,便于传递和利用。连载稿应有一个总标题,并附连载号,每一部分最好有一个专用题名。副标题只含补充性的信息,除非必要,一般不用为宜。论文标题要准确,不能用比喻、含蓄、夸张等修辞手法。在不影响准确性的前提下,应力求短小、简洁、明了,短标题便于贮存和检索,而且使主题内容更集中,更突出,可提高标题的信息量。
文题在稿纸的第一行居中缮写,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并尽量不要使用标点符号(有时用空格代替逗号或分号)。若有副标题应先加破折号,且破折号应比正标题第一字后缩两格。
文题是最先映人读者眼中的字眼,所以一定要新颖,先声夺人。切不可千文一面, 比如“……初探”、 “浅谈……”,这种文章一开始就倒人胃口,既然是“初探”就不要拿来教育人,既然是“浅谈”就不要拿来浪费人家的时间,等探深了,探出有新意了再叫大家拜读也不晚。
(二)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及地址
论文作者是参加了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并对论文的全部内容负责的人,其余的合作者可以用脚注或致谢的方式,肯定他们所作的贡献和给予的帮助。论文作者的排序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署名。国外对论文作者的条件曾有如下规定:①参加选择课题和制定计划;②对论文中直接观察的结果和实验数据的获得做出了贡献;③参加了处理观察结果和由数据推导出了结论;④参加了编写论文,在论文发表以前仔细阅读过全部内容,并能负责解答。作者和所在单位项的规定,其作用在于编制检索工具,如著者索引、著者所在单位索引,便于情报检索。地址项主要便于识别及与作者联系。
作者姓名与文题相隔一行居中缮写,其下可加圆括号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对于多名作者又不属于同一单位者,可将圆括号放在作者姓名之后,整体位置则应左移。
用脚注方式插入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的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例如:
作者简介:乌兰娜(工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三)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并且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 “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项。但在一些期刊中,却常常出现用第一人称作文摘的开头,如:“本文……”、“我校……”等,而且在行文中还常用自我评价的口气,写上这样的语句:“本项目达到了……水平”、 “本文在……被评为××奖”等。由于这些评价不是评审单位的结论,常常会带给读者错误的信息。文摘可分为报道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前者为400字左右,后者为200字左右。论文中的文摘以指示性文摘为宜。文摘撰写应尽可能用核心关键词表达,以便于存储检索。
摘要与作者相隔一行,缮写“摘要”二字,然后空一格书写摘要的具体内容。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献学的一个术语,说得通俗一点,这是用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在文章的正文前面标引关键词的意义:一是在于它是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点,可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扫描式的阅读方法,掌握该文的主题要点,从而可为读者有选择地阅读正文提供依据;二是因为关键词也是一篇文章的重要检索点,不仅可使文章的主题编人国际、国内的情报检索系统,还可为读者查找专题文章带来了方便。读者可以先从检索系统查到有关主题词,然后再查寻和关键词有关的文章。一篇论文一般可选出3~5个关键词,多的可选7~8个,将它们依次逐个列于摘要之下。关键词要以选准、选全为原则,同义词、近义词不要同时选为关键词。
关键词在摘要的下一行缮写“关键词”三字,然后空一格书写关键词词条。
(五)前言(引言)
在教育论文中,“前言”往往就是文章的开头。我们主张开门见山、清新明快地说出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解决什么问题,并尽可能用引人人胜的笔法吸引读者,使他很愿意继续读下去。
(六)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占有绝大部分的篇幅。正文内容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成败和论文水平的高低。论文应遵循逻辑清晰的原则,所记述的工作的缘由及其以前类似工作的关系应加以说明,所用研究方法和技术应按照读者易于复述的方法予以描述,对取得的结果、讨论和建议最好分开阐述。此外,论文的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符号、代码与缩略语,日期和时间的数字表示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
每行之首不应出现句号、分号、逗号、顿号、感叹号以及后半个引号或括号。
分标题的序号可以采取“阿拉伯数字统一编号法”(一般理工科的论文都做这样的要求),即: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1 3.1 3.2.1
2 3。2 3.2.2
3 3.3 3.2.3
…… …… ……
分标题序号一律左顶格书写,其后空一格再写正文。这种宝塔式的章、节、段序号用得太多会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因此也可以将三级标题写成(1),(2),(3),…,但不能左顶格,而应在每行开头空两格之后再写。
正文中的图表用图1、图2、图l一1、图1—2、表1、表2等标出。
(七)结束话
在教育科研论文中,“结束语”往往就是文章的结尾,好的结尾自然、简明、精彩,既再一次点明了主题,又发人深思。
有些文章或戛然而止没有结尾,或貌似谦虚地写上几句“由于作者才疏学浅,加上时间仓促,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之类的客套话,这都是不可取的。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附在结束语之后。著录的原则是:只录必要的、最新的、公开发表的。文献的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且必须对应著录的形式出现,同一文献出现多处,只用同一标号,具体卷次、页数可标在文中引文后。
引用的文献如为期刊,按下列顺序书写:
序号 作者姓名(多个作者之间以“,”分隔,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题目[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1 王工一.学画断想[J].北京教育,2001(10):44
2 王工了,张维忠.强化数学语言训练的策略[J].中学教研 (数学),2001(6):4~6
如应用文献为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著录
顺序为:
序号 作者姓名.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的页码 例:
3 郑毓信,王宪昌,蔡仲.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 版社,2001,25~27
如引用文献为报纸文章,著录顺序为:
序号 作者姓名。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
4 王工一.辅导小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原则例谈[N].小学教学
改革与实验,1998~4~1(3)
著录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且勿罗列大量书刊摆出吓人的架势,一般说5000字上下的教育科研论文,列出4~6篇参考文献也就差不多了。
(九)注释
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以脚注的方式出现。
(十)英文摘要
原则上可将中文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等对译成英文。英文摘要应符合英文语法,具体写作要求如下:
(1)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型单调。
(2)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如:“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Linomyza sativae com—pleted 5—6 generations per year from April tO August in thisarea.”;“We conclude that this leafminer is a serious pest Ofvegetables and ornamentals,the host range overlaps closelyWith that Of L.huidobrensis。”。
(3)可用动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4)注意冠词用法, 不要误用、 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如:“(the)ObJective prediction models for(thc)dam-age caused by brown planthoppers to late planted rice”;“(the)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in[the]North Pacific and(thc)surface meteomlogyical data were used”; 例句中圆括号( )中的定冠词应该删去, [ ]中的应补上。
(5)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可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名词组,作为1个形容词。
(6)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7)语言要简练,但不得使用电报型语言。
(8)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
(9)删繁从简;如用increased代替has been found toincr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