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共二十八穴)
1.歌诀:
督脉含义,监督诸阳。头背正中,六阳之纲,
脉行体表,穴起长强,与任冲脉,交于会阴,
经尾闾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
神道身柱,分行风门,复会陶道,上经大椎,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
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下接承浆。
任脉逍遥,督脉疾患,脊柱强直,角弓反张,
经气上逆,心脏作痛,二便癃闭,女子不孕,
男子疝气,冲任之疾,督脉亦与。
补注:
督脉是监督的意思,因为这条脉从头背正中循行与手足六阳交会于大椎,和阳维脉会哑门风府,所以能监督诸阳为阳经之海,故名之督。
本脉起于会阴,任督冲之脉交会之处,循行体表,由尾闾骨端之长强穴,会足太阳少阳入脊里,上行沿腰椎过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而分行膀胱经之风门,会足太阳,折入陶道又会足太阳,上入大椎,会手足三阳,过哑门会阳维,至风府入脑,膀胱、阳维又来交会,循脑户、强间、后顶、上颠而至百会,与足三阳相会。同时过脑户时与足太阳相会,过前顶鼻柱,经素髎入水沟会大肠与胃,过兑端至龈交。会胃与任脉相接于承浆。
本脉主要的疾患是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若寒湿之邪久郁于内,化而为热,复为客寒之气所逼,以致经与冲任之脉逆而上行,则发生从小腹上冲心脏之疼痛,甚至不能大小便,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冲疝病。在女子身上,兼冲任脉虚,就不能怀孕,或为癃闭、痔疾、遗尿、咽干等症,同时皆病。
在临床上本脉的主治重点为脑疾患之角弓反张。在命门以下则治二便与生殖器之疾患。
2.图表:见图104、表15。
图104 督脉循行示意图
1.会阴 2.长强 3.腰俞 4.阳关5.命门6.悬枢7.脊中8.中枢9.筋缩10.至阳 11.灵台 12.神道13.身柱 14.风门 15.陶道 16.大椎 17.哑门 18.风府 19.脑户20.强间 21.后顶 22.百会 23.百会24.前顶25.囟会26.上星27.神庭 28.素髎 29.水沟 30.兑端 31.龈交 32.起于会阴部 33.行于脊柱34.上行至枕骨部下方的风府穴进入脑内 35.上行巅顶36.沿额下行至鼻柱、龈交与任脉及足阳明二经相会
表15 督脉主要穴位表
穴位 位置 主治 备注
长强 骶骨尖端下五分 阳萎,脱肛,腹泻,腰脊疼,慢性搐搦大小便难 络穴
腰俞 第四骶下,骶骨管裂孔中 月经不调,腰脊强痛,痔疾、下肢痿痹。遗尿经闭
阳关 第四、第五腰椎椎突间(与髂嵴连接中点) 腰骶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脊髓炎膝外廉痛
命门 第二腰椎棘突下(两肋弓下缘连线中点) 腰疼,脊强,脱肛,尿床,角弓反张头痛,腹痛,脊髓炎,生殖器病
脊中 第十一胸椎与与棘突下 癫痫,痔疮便血,感冒,胃肠溃疡
大椎 第七颈椎棘突下,约与肩平 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癫痫,哮喘,湿疹,脊背强急
风府 项后入发际一寸 头痛,项强,中风,衄血,感冒,颈椎病,咽喉肿痛,半身不遂
百会 两耳连线,当头之正中,或发旋窝中 头痛,眩晕,神衰,贫血,低血压,颈椎病,癫、狂、痫、中风,子宫脱垂,夜尿 此穴主升阳气
人中 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有起死回生之效) 为一切不省人事之急救穴,休克,虚脱,昏迷,中暑,腰痛,癫痫,面部肿痛,面瘫,精神分裂症,遗尿
兑端 上唇尖端 牙龈肿痛,痔疮,癫狂
龈交 唇内牙床正中 泪多,眼疾,颈椎病,鼻塞,摇摆,痉挛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