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抱怨这外,抱怨那个,不属于诗人的气质,把伤痕袒露出来给人看,能求得什么恩赐呢?诗不是一面镜子。不是被动的反映。世界袒露给我们的东西,把它勾画下来,能对世界显示什么作用呢?苦难铸成了,把它记录下来,能对苦难施加什么作用呢?随着诗人潜意识的冲动,思想的锻造,现实被可怕地扭歪,梦想被鲜明地固定下来,梵高的向日葵,与自然中的都不相同。他被压抑的欲望和抗议,构成了艺术的真实。仅反映那些表面的东西,成不了艺术。用乌云比喻黑暗,比喻愁绪。几乎成了程式。乌云和土地的响应哪些去了?运动的土地蕴育的矿藏哪些去了?爆发的力量又到哪里去了?人对自然的历史,个人对社会的历史,从来就是能动的历史。并不是有了压迫,才反抗。不屈,是人的天性。艺术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渴望塑造。他所建立的东西,自成一个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抗衡,又遥相响应。把人的复杂因素表现出来吧,复杂到单纯的程度,美的程度。
诗人无疑要争夺自己独特的位置。并且看到自己的征服。
屈原惊人的想象和求索,震撼、痛苦着每个诗人和读者,一直到今天。李白的自由意志和豪放性格,激动着每个诗人和读者,一直到今天。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传统。至于形式,谁也不会再象《诗经》那样写诗。那些用研讨和民歌的表现方法来衡量诗的人,一味强调固有的民族风格的人,正是形式主义者。民歌的本质在于民族精神。这才是我们该探求的地方,其中包括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传统永远不会成为一片废墟。它象一条河流,涌来,又流下去。没有一代代个人才能的加入,就会堵塞,现在所谈的传统,往往是过去时态的传统,并非传统的全部含义。如果楚辞仅仅遵循诗经,宋词仅仅遵循唐诗,传统就会凝固。未来的人们谈到传统,必然包括了我们极具个性的加入。当然,过去的传统会不断地挤压我们,这就更需要百折不挠地全新地创造。不但会冲掉那些腐朽的东西,而且会重新发现历史上忽略的东西。使传统的秩序不断得到调整。马雅可夫斯基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普希金的传统呢?
总有人喋喋不休地谈着诗应该是什么样子。诗人从来就喜欢做些似乎是不该做的。没有深刻的思想、疯狂的热情和冒险精神,做不成事情。
至于向外国诗借鉴,五四以来的新诗,哪些没有?借鉴些什么,诗人自我敏感。全世界的艺术越来越多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能否踏上世界的行列,取决于我们清醒的认识和竞争。艾略特把全欧的文学视为一个整体。随着地球的不断缩小,全世界的文学也会成为一个整体。无论是印象派绘画、意象派诗,不都是借鉴于东方吧?那么我们向西方学习,有什么不好呢。时代向我们提出,必须寻求更好的表现与传达方式,使世界上各民族的声音协调起来。
(选自1980年10月《诗探索》第1期)一次热烈而冷静的交锋
本文首发论文邦:http://www.lunwenbang.com